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18.766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鳳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Aviceda subcristata
體長35~46公分,為中型猛禽。頭頂有短冠,豎起或垂下,突出的眼睛,有斑紋的羽毛及短小的腿使得牠乍看之下有些像鴿子或是杜鵑。體色以東方的亞種較西方者為深。
共13亞種,分布於澳洲北部及東部、新幾內亞、摩鹿加群島及索羅門群島。
主要生活於森林地,尤其是熱帶雨林邊緣,也會出現於開闊地。覓食的方式為在枝頭上等待或緩慢飛過樹頂尋找獵物,一旦發現目標則以高速俯衝攫取;獵食對象為大型昆蟲及樹蛙,偶爾也吃蜥蜴、小型鳥類或榕果。繁殖期時求偶的方式為展示波浪狀飛行。賣力生硬地鼓翅向上爬,再俯衝而下,同時發出2個音節細而尖的叫聲。鳥巢通常高築於樹頂,每窩2~3顆卵(鮮有5顆者),雌雄鳥一起分擔孵巢工作。
鳥綱(Class Aves)
鷹形目(Order Falconiformes)
鷺鷹科(Family Accipiteridae)
心雁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心狠手辣。元.馬致遠《漢宮秋.楔子》:「為人心雁爪,做事欺大壓小。」
吼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Haliaeetus vocifer
體長63~73公分,翼展190公分,雌鳥體型較大。頭胸白色,背部及腹部棕紅色。吼叫聲響亮,常由一對雌雄一起搭配吼叫。亞成鳥全身具斑紋,5歲後才完全換為成鳥的羽色。
分布於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地區,分布海拔可高達4,000公尺。
活動於大湖邊、河流、草澤及水庫。以魚為主食,偏好重200~1,000克大小者,有時也吃腐肉、水鳥、小型哺乳類、兩爬類及昆蟲等。多在枝頭上等待獵物,一旦發現即飛撲攫取;此外,也常去搶奪別隻鳥已抓到的魚。繁殖期於水域附近大樹的分叉處,每窩2顆卵,42~45天孵化,雛鳥白色,羽毛65~75天長成,之後2個月離巢。成對定居於水邊,在一些主要河川附近族密度高,大約每300~600公尺就有一對,領大小僅約3~15公頃。
鳥綱(Class Aves)
鷹形目(Order Falconiformes)
鷺鷹科(Family Accipiterida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擅長射箭的人。《北齊書.卷一七.斛律金傳》:「見一大鳥,雲表飛颺,光引弓射之,正中其頸。此鳥形如車輪,旋轉而下,至地乃大也。世宗取而觀之,深壯異焉。丞相屬刑子高見而歎曰:『此射手也。』」
2.引申為能手。元.辛文房《唐才子傳.卷六.姚合》:「選集王維、祖詠等一十八人詩為極元集一卷,序稱維等皆詩家射手也。」
短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Terathopius ecaudatus
體長60公分,翼展187公分。尾羽非常短,相對來說初級飛羽則很長。雌雄外型略有差異;雄鳥次級飛羽多為黑色,雌鳥的則上半部灰色,下緣黑色。兩者皆肩部灰色,背部栗紅色,但約有7%的個體背部為乳黃色。亞成鳥則全身棕色。
分布於非洲中部及南部。
活動於較開闊的林地或是疏林。捕捉活的小型動物或以其腐肉為食,主要為小型哺乳類及鳥類。於地面上空約50公尺處來回滑翔找尋獵物,發現目標即盤旋降落。繁殖時於大樹分叉上築巢,每窩1顆卵。52~59天孵化,幼雛深棕色,頭和腿乳黃色。育雛工作由雙親一同進行,有時會有外來的個體加入分擔工作。
鳥綱(Class Aves)
鷹形目(Order Falconiformes)
鷺鷹科(Family Accipiterida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Aquila chrysaetos
體長75~90公分,雌鳥體型較大,翼展190~227公分。全身大致為深褐色,僅頭頂、後頸、及翼上中覆羽為淡黃褐色,亞成鳥為深巧克力色,飛羽及尾羽基部白色,約6~8歲全身羽毛才換為成鳥的顏色。
共6亞種,分布於歐洲、亞洲、非洲北部及北美洲,主要出現在北迴歸線以北。本種族群會因冬季食物稀少的原因而遷移,其餘各地大多為留鳥。
喜歡開闊的陸域環境,從沙漠至接凍原的區域皆有分布,築巢地點從地平面至海拔5,500公尺高皆有記錄。覓食對象為鼠類,兔子等中型哺乳類,也獵捕松雞,冬季偶爾也會吃蜥蜴、蛇及腐肉等,狩獵通常低空飛行,抓取地面的動物。2~3月產卵,築巢地點各地不同,岩壁或是樹上都有可能,巢深度及寬度可達2公尺,每窩產2顆卵,產期間隔3天,由雌鳥孵化,較晚孵出的雛鳥通常會被兄長攻擊而死亡。繁殖成功率受食物量和氣候的影響很大,因而繁殖失敗或是根本不進行繁殖是常有的事。幼雛存活至成熟的機率約只有1/4,主要死亡原因為食物缺乏,及人類獵殺。
鳥綱(Class Aves)
鷹形目(Order Falconiformes)
鷺鷹科(Family Accipiteridae)
白尾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Haliaeetus albicilla
體長70~90公分,翼展200~245公分,雌鳥較雄鳥大。全身大致為褐色,頸部黃褐色或淡褐色;尾略短,白色,呈扇形。飛形時,雙翼寬廣平直,呈長方形,形似禿鷲。
分布於歐洲、亞洲、西格林蘭、冰島及阿拉斯加西部。
活動於海岸、湖泊、河流等濕地,白尾海的飛行技術高明,獵捕雁鴨、海鳥、小型哺乳類以及魚類為食,牠們也會搶奪其他鳥類或是水獺已到手的食物,或是去吃腐肉。牠們的巢很大,築在樹頂或是峭壁上,在沒有陸域天敵的小島上也可能築在地上。
鳥綱(Class Aves)
鷹形目(Order Falconiformes)
鷺鷹科(Family Accipiteridae)
回鶻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舞團隊名。宋朝(西元960∼1279)教坊小兒隊舞十隊之一。「射回鶻隊」每於皇帝舉行春、秋及聖節三大宴,御樓賜酺,崇德殿宴契丹使臣及上元觀燈時,隨小兒隊舞其他九隊表演樂舞。表演時,衣盤錦襦,繫銀鞢,射盤。
《宋史.卷一百四十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Ictinaetus malayensis
體長67~81公分,中型猛禽,翼展164~178公分。全身大致黑褐色,腳趾及蠟膜黃色。飛行時雙翼寬長,基部較窄,尾長。亞成鳥背面深褐色,腹面有縱斑。
共2亞種,分布於亞洲南部及東南部,自喜馬拉雅山區、印度、中南半島、中國東南、印尼、婆羅洲及台灣。出現於平地至海拔3,000公尺,本種在各地為留鳥。
棲息於森林環境,多於森林邊緣、開闊地及次生林附近活動。獵取鳥類(尤其是雛鳥)、蜥蜴、小型哺乳類、青蛙,以及大型昆蟲為食,前面三個腳趾由外到內愈來愈長,推測為抓取獵物所特化而來。繁殖期各地不同,配偶雙方一起將巨大的巢築於森林中的大樹冠層,每窩產1卵。面臨的最大威脅為森林環境的減少。
鳥綱(Class Aves)
鷹形目(Order Falconiformes)
鷺鷹科(Family Accipiteridae)
翎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翎毛編成的羽扇。也稱為「羽扇」。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