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小兒麻痺疫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預防小兒麻痺感染的疫苗,有口服用的沙賓疫苗和注射用的沙克疫苗兩種。
|
麻痺性貝類中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誤食含巨蚌毒素(saxitoxin)或其它相關毒素之貝類而引起的中毒症。台灣地區曾有多次西施舌貝(purple clam, Hiatula diphos)之中毒事件報告,最嚴重的一次發生於民國75年。潛伏期約30分鐘,持續時間多在12-24小時。主要症狀與河豚毒素極類似,包括唇舌麻木感、肢端麻木及漸進性麻痺、頭痛、眩暈、運動失調、身體漂浮感、吞嚥困難、言語困難、暫時性失明等神經症狀;並可有噁心、嘔吐等表徵,但與河豚中毒不同的是麻痺性貝類中毒不會有低血壓。嚴重中毒者可能會呼吸困難,呼吸衰竭,嚴重者可致死。一般而言,如經24小時仍存活且無併發症者,預後良好。
|
混合性腦麻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許多腦性麻痺兒童包含兩種或兩種以上神經肌肉的特徵,這是因為大腦各部位息息相關,受損部位可能並不侷限於某特別區。所以,腦性麻痺雖有種種類別,但是通常卻都是痙攣性肌肉緊張與手足徐動症、痙攣性肌肉緊張與運動失調,或者是由其他組合為其特徵的混合性腦性麻痺,其中以痙直型與手足徐動型之混合為最常見。
|
顫抖性腦性麻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顫抖性腦性麻痺是腦性麻痺的一種類型。其病因為:(1)錐體外徑系統受損害;(2)由基底核或小腦的病變引起。其病徵如下:(1)顫抖,是一種不隨意的、節律的交互動作 ,即指擷抗肌肉(antagonistic muscle)受障礙而失去平衡狀態所引起的。主要特徵是肢體呈現具有韻律節奏的不隨意顫抖運動。通常是遠側軀幹發生有規律性非隨意性的運動,可分為動作性顫抖、非動作性顫抖和不停顫抖三種;(2)此類型兒童在嬰兒早期,全身都顯現不隨意的顫抖症狀,這時運動通常都始終一樣,且有其前兆。但其肌肉緊張力及反射作用皆正常,其顫抖現象較細微且有節律,與手足徐動型較大而多變化之顫抖不同,比手足徐動型、痙直型可更適當...
|
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靈活、遲鈍。如:「麻木」、「麻痺」。
|
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神經性疾病。肢體失去感覺,不能隨意活動。如:「小兒麻痺」。古字作「痹」。
|
飲鴆止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ˊ。
(6) 療飢於附子:吃附子來止住飢餓。附子,植物名,可入藥,但若未經炮製直接使用,會造成心臟麻痺、呼吸急促,甚至死亡。
(7) 止渴於酖毒:喝毒酒來解除口渴。酖毒,指一種用鴆鳥羽毛浸製成的毒酒。酖,音ㄓㄣˋ,通「鴆」。
|
麻木不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對事物漠不關心或反應遲鈍。《兒女英雄傳》第二七回:「天下作女孩兒的,除了那班天日不懂,麻木不仁的姑娘,是個女兒,便有個女兒情態。」也作「麻痺不仁」。
|
警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鬆懈、麻痺
|
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肢體發生麻痺現象。如:「自從中風以來,他左邊的身子整個都癱了。」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