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13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烏有子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子虛烏有」。見「子虛烏有」條。01.明.凌濛初〈譚曲雜劄〉:「今世愈造愈幻,假托寓言,明明看破無論,即真實一事,翻弄作烏有子虛。」02.清.孔尚任《桃花扇.凡例》:「至於兒女鍾情,賓客解嘲,雖稍有點染,亦非烏有子虛之比。」
春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婦女的眉毛。春色點染的山容,其色黛青,如婦女眉色。宋.歐陽修〈玉樓春.春山斂黛低歌扇〉詞:「春山斂黛低歌扇,暫解吳鉤登祖宴。」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四齣:「惟有美人稱妙計,憑君買黛畫春山。」
臘八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臘八日時,用雜米豆果所煮成的稀飯。起源於佛教,傳說釋迦牟尼在這一天成道,因此佛教寺院每逢這一天煮粥供佛,後通行於民間。宋.吳自牧《夢粱錄.卷六.十二月》:「此月八日,寺院謂之『臘八』。大剎等寺,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十二月》:「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江豆、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以作點染。」也稱為「佛粥」、「福德粥」、「福壽粥」。
潑墨山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水調墨,潑灑在礬紙絹上,然後就墨色的濃淡,墨跡的大小,為山為雲,隨意點染,而成山水畫者,稱為「潑墨山水」。
破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國畫技法。即趁先前所畫墨色未乾時,加點染,造成滲透效果,使畫面常保溫潤若溼的感覺。其手法有二:一是以濃墨破淡墨,一是以淡墨破濃墨。清.沈宗騫《芥舟學畫編.卷一.山水用墨》:「破墨者,先以淡墨勾定匡廓,匡廓既定,乃分凹凸,形體已成,漸次加濃,令墨氣淹潤常若濕者,復以焦墨破其界限輪廓,或作疏苔於界處。」
過市招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招搖過市」。見「招搖過市」條。01.清.王韜《海陬冶遊錄.餘錄》:「憑闌凝望,過市招搖,雖分聲價之低昂,各擅風花之點染。」
特開生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別開生面」。見「別開生面」條。01.清.魚翼《海虞畫苑略.馬眉》:「賦性落拓,縱酒逞筆,乃益豪放;醒則自以為神,略為點染,特開生面。」
 
中國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繪畫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優良的傳統,簡稱為「國畫」。使用的工具材料為毛筆、墨硯、顏料和宣紙絹布。依表現的題材,可分為人物、山水、界畫、花卉、禽鳥、走獸、蟲魚等畫科。依表現的技法,可分為工筆、寫意、鉤勒、沒骨、設色、水墨等技法。一般使用鉤皴點染、乾溼濃淡、陰陽向背、虛實疏密和留白等手法,來描繪物象的特質。在經營構圖方面,普遍以移動視點的方式取景布局,視野寬廣,不拘泥於焦點透視,因此,在世界美術領域中自成獨特體系。
面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施於面頰酒窩處的妝飾。通常用胭脂點染,也有像花鈿一樣,用金箔、翠羽等物黏貼而成。據說婦女臉上點注的,原並不是為了妝飾,而是宮廷生活中的一種特殊標記,當某一后妃月事來臨,不能接受帝王御幸而又難於啟齒時,只要在臉上點上兩個小點,女史見之,即不列其名,以後這種作法被傳到民間,逐漸變成為一種妝飾。也稱為「妝靨」。
曲江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雜劇名。元石君寶作,內容演述鄭元和曲江遇李亞仙的故事。由唐人白行簡的傳奇小說《李娃傳》點染而成。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