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500.0012 ms
共 2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短耳象鼩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Macroscelides proboscideus (Shaw, 1800)
毛長而軟,背部淺棕色,腹部淺灰色,眼眶無白圈,體長9.5~10.4公分,尾長9.7~13.7公分,成體體重30~50公克,雄性大於雌性。後腳第一趾小且有爪。
那米比亞、南非角省,波茲瓦納南端。
棲息在沙質或石質灌木叢,食物以白蟻、螞蟻為主,但亦吃嫩芽與莓,白天活動為主,通常單獨活動,主要天敵包括猛禽等日行性捕食者。在野外8~9月時可發現懷孕母獸,母獸有6個乳頭,懷孕期56~61天,幼獸早熟,18~36天後可吃固體食物並外出活動,46日齡時可達成體體重。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象鼩目(Order Macroscelidea)
象鼩科(Family Macroscelididae)
|
大獺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Potamogale velox (du Chaillu, 1860)
外型似獺,鼻吻扁平有白而硬的鬚,耳短、眼小,鼻孔有皮膜在潛水時可封閉;身體圓筒型,尾粗狀,但為側扁型,有如帶魚狀;四肢短且各有5趾,趾間無蹼,但後腳內側有一長條狀的皮;頭軀幹長29~35公分,尾長24.5~29公分,體重340~397公克,毛短、柔軟而緻密,背部毛色為深褐近黑色,腹部為白色或黃色。
非洲中部雨林區,從奈及利亞到肯亞西部、尚比亞北部、安哥拉中部。
棲息地涵蓋海平面低地緩流到1,800公尺的高山急流,雨季時也會出現在水塘,或在乾季遷移到不同溪流;白天躲在河邊的地道中,地道的開口通常在水面下,下午較晚時才外出活動;食物包括蟹、魚、蛙等,圈養狀況下,一天可吃15~20隻淡水蟹。大獺鼩主要為單獨活動,個體的活動區域涵蓋500~1,000公尺的溪段;雌獸一年可生2胎,一胎1~2隻。由於棲地的破壞,包括森林砍伐後的水土流失與河岸沖蝕,本種數量日少,已被世界自然保育聯盟列為瀕危物種。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食蟲目(Order Insectivora)
蝟科(Family Tenrecidae)
|
亞洲水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himarrogale himalayica (Gray, 1842)
較大型的尖鼠,眼小,耳殼退化,但有瓣狀皮,可在潛水時蓋住耳朵,腳趾兩側有硬毛;頭軀幹長8~13.5公分,尾長8~13.5公分,體重27~43公克,體背石板灰色,或略帶褐黑色,腹部淺灰色,尾部上暗下淺的兩色型或一致的暗色,毛短而緻密,有防水性。
喀什米爾、印度北部、喜馬拉亞山區、緬甸、泰國、寮國、越南、中國大陸南部、台灣。
常在山區溪流附近日夜活動,擅泳,食物包括蝦、蟹、水棲昆蟲及幼蟲、蚯蚓、蝌蚪和小魚。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食蟲目(Order Insectivora)
尖鼠科(Family Soricidae)
|
小麝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rocidura suaveolens (Pallas, 1811)
尾短,長度約為頭軀幹長之60~85%,整條尾巴都有較長的剛毛,尤其在尾基部的剛毛較密;頭軀幹長5~6.9公分,尾長3.8~4.5公分,體重約6公克;夏季被淺灰色短毛,冬季則換為上灰褐、下深灰色長毛。
亞洲地區溫帶雜林、草生地,阿拉伯半島,及(可能被引進到)科西嘉島、克里特島、塞浦路斯等地。
在台灣主要分布於海拔100公尺以下的低地,與灰鼩鼱共棲時,數量多於灰鼩鼱;7月捕獲的雌獸有懷孕,一胎均為3隻仔獸,出生時體重約1.5公克,約14天左右斷奶,第20天即可達成體體重。國外記錄之族群密度為每公頃2~5.3隻,個體活動範圍56~359平方公尺。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食蟲目(Order Insectivora)
尖鼠科(Family Soricidae)
|
荷氏小麝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頭體長5.1~6.9公分,尾長3.8~4.7公分,體重約4公克。身體細瘦,背部呈灰褐色,腹面為淡灰色,毛柔細,吻端細長,觸鬚突出,眼小不明顯,外耳殼可見但並不突出;尾部細長略短於體長,約為體長之三分之二,尾部之剛毛密生,分布可達尾部末端,是重要的特徵之一。齒式:門齒3/1,犬齒1/1,前臼齒1/1,臼齒3/3;總齒數= 28。
|
細腳袋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Sminthopsis crassicaudata (Gould, 1844)
本屬動物腳窄,前腳腳底的肉墊有紋或顆粒,後腳無肉墊,有袋;頭軀幹長7~12公分,尾長5.5~13公分,本種體重10~15公克,毛絨而密,背部與體側為淺黃色到灰色,腹部為白或灰白色,腳白,尾褐或灰色。
澳洲南部內陸地區。
主要棲息於森林或草原的潮濕處,會在空木頭中、樹叢下以草或葉築窩,夏季也可能住在石堆中;本種會以後腳跳躍的方式在地面快速移動,短距離時也會以四足移動,將尾巴翹起,夜間活動為主;族群密度每公頃0.5~1.3隻,無論同性或異性之間領域均有重疊,生殖季時除配偶外通常獨居,其他季節會以2~8隻成小群聚居,但群內組成並不穩定;食物以昆蟲為主,但也吃小型脊椎動物,如蜥蜴、小鼠等;雌獸終年可發情,發情週期約25~37天,生殖季約6~8個月,雌獸可生2胎,懷孕期13天,一胎3~10隻,通常7~8隻,約42天離開育兒袋,63天離窩獨立,雌獸115天可達性成熟,雄獸則需159天達性成熟,雌獸野外壽命約18個月,雄獸...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袋鼬目(Order Dasyuromorphia)
袋鼬科(Family Dasyuridae)
|
臺灣灰麝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頭體長7~14公分,尾長約4~6公分,體重約10~14公克。眼睛小型不明顯,耳殼圓形,明顯可見,口吻端細長,嘴部周圍的觸鬚多而長;身體背部呈深石板色,腹部顏色較淡,全身毛短而伏貼;尾部上半部呈鼠灰色,下半部則顏色較淡,剛毛長且稀疏散生,分布約占尾長三分之二。齒式:門齒3/1,犬齒1/1,前臼齒1/1,臼齒3/3;總齒數=28。
|
水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水鼩正式中文學名為喜馬拉亞水鼩,是一種大型鼩鼱。頭體長9~11公分,體重約40公克,尾長8~9公分;背部為藍黑色,腹面為灰黑色,全身皮毛細緻柔軟,間雜銀白色長毛,尤以後背部至臀部的銀白色長毛多而密集,皮毛具有防水的功能;尾部呈圓筒狀,背腹二色,背面毛短為黑棕色,腹面淺棕色或暗棕色,末端1.5公分為白色長毛;尾部下端具有一排帶狀緊密排列的剛毛,有助於掌控方向。四肢各有五趾,趾有爪,腳趾的內外緣衍生銀白色穗狀短硬毛,有利於划水前進。為適應半水棲的生活方式,水鼩在形態上有一些特化構造,諸如眼睛小,缺外耳殼,但具有可防止潛水時耳朵進水的瓣膜。鼻管基部膨大,鼻端黑色,中間有細溝,吻端突出,鼻吻部周...
|
厄瓜多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短尾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頭體長約為10公分,尾長小於1公分,故又稱為短尾鼩,體重約20公克;全身呈紡綞型,體背暗石灰色,腹面淡灰色,披有柔軟的短毛。乍看之下,牠的長相好像是一隻沒有尾巴的老鼠。仔細檢視可發現牠的眼睛甚小,耳殼退化,四肢短小纖細,與鼠類有著明顯的差異。齒式:門齒2/1,犬齒1/1,前臼齒1/1,臼齒3/3;總齒數=26。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