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2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71.589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坐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堅守不去,固守。漢.王充《論衡.謝短》:「斯則坐守,何言師法,不頗博覽之也。」
謠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歌謠中反映出的風俗民情。《漢書.卷七六.韓延壽傳》:「人人問以謠俗,民所疾苦,為陳和睦親愛,銷除怨之路。」
事與志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事與願違」之典源,提供參考。 #三國魏.嵇康〈幽憤〉詩(據《文選.卷二三.詩》引)1>嗟2>我憤歎,曾莫能儔3>!事與願違,遘4>茲淹留5>。窮達有命,亦又何求!古人有言,善莫近名。奉時恭默,悔不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卷下》。 (2) 嗟:音ㄐ|ㄝ,表示感傷、哀痛的歎詞。 (3) 儔:音ㄔㄡˊ,匹敵、相比。 (4) 遘:音ㄍㄡˋ,遇見、遭遇。 (5) 淹留:久留。指身陷囹圄。〔參考資料〕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卷下》昔有天羅國王有一太子,欲登王位,一名班足太子,為外道羅陀師受教,應取千王頭以祭家神。自登其位,已得九百九十九王,少一王...
引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責。《書經.大禹謨》:「帝初于歷山,往于田,日號泣于旻天,于父母,負罪引慝。」唐.柳宗元〈唐故祕書少監陳公行狀〉:「天子加惠群臣而引慝焉,德之厚也。」
撻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鞭打的刑罰。唐.元稹〈旱災自貽七縣宰〉詩:「誅求與撻伐,無乃不逡巡。」
噬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像咬嚙柔嫩的皮膚一樣。比喻用刑恰當、順利無礙。《易經.噬嗑卦.六二》:「噬膚滅鼻,無。」漢.鄭玄.注:「噬,齧也。齧者,刑克之謂也。處中得位,所刑者當,故曰噬膚也。」
燕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穿鑿附會之說。參見「郢書燕說」條。唐.黃庭堅〈奉和文潛贈無篇末多以見及以既見君子云胡不喜為韻〉:「談經用燕說,束棄諸儒傳。」
稽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遲滯公文的期限。《福惠全書.卷五.蒞任部.稟帖贅說》:「倘文書稽程,誰職其乎?」
詳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根據夢境推斷吉凶休
敲冰戛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戛,敲打。敲冰戛玉形容聲音如敲擊冰塊、石玉般的清脆響亮。宋.楊無〈垂絲釣.玉纖半露〉詞:「聽敲冰戛玉,恨雲怨雨,聲聲總在愁處。」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