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2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06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心宰理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心安理得」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心安理得」這句成語說明做事的時候,如果覺得心中坦然無所愧,所做所為就一定可以獲得合理的說解。「心安」是「理得」的前提,心要不安,理就難得。在《論語.陽貨》篇記載了一段孔子學生宰我來向孔子請教「三年之喪」的問題。宰我認為因父母之喪,當子女的要守三年的孝,都不能為禮作樂,禮樂豈不是會因此而失傳?所以他覺得守一年喪應該就夠了。孔子就反問他:父母喪不到三年,當子女的就吃好的,穿好的,心會安嗎?宰我說:「安!」孔子就說:「你要能感到心安,你就去做吧!」孔子認為處事的時候,只要心裡不會覺得不安,就一定可以說解,宰我既然可以覺得心安,當然一定有他的道理存在。一...
志與願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事與願違」之典源,提供參考。 #三國魏.嵇康〈幽憤〉詩(據《文選.卷二三.詩》引)1>嗟2>我憤歎,曾莫能儔3>!事與願違,遘4>茲淹留5>。窮達有命,亦又何求!古人有言,善莫近名。奉時恭默,悔不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卷下》。 (2) 嗟:音ㄐ|ㄝ,表示感傷、哀痛的歎詞。 (3) 儔:音ㄔㄡˊ,匹敵、相比。 (4) 遘:音ㄍㄡˋ,遇見、遭遇。 (5) 淹留:久留。指身陷囹圄。〔參考資料〕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卷下》昔有天羅國王有一太子,欲登王位,一名班足太子,為外道羅陀師受教,應取千王頭以祭家神。自登其位,已得九百九十九王,少一王...
吉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福禍、休
得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獲
搖手觸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手動一下就觸犯法令。比喻法令繁瑣嚴苛,人民動輒得。《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下》:「民搖手觸禁,不得耕桑,徭役煩劇,而枯旱蝗蟲相因。」
娓娓不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勤勉不知疲倦的樣子,常用來形容談論不倦。《警世通言.卷二一.趙太祖千里送京娘》:「或與談論古今興廢之事,娓娓不倦。」《聊齋志異.卷五.侯靜山》:「托神於河間之叟,與人談詩文、決休,娓娓不倦。」
萬象包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包羅萬象」之典源,提供參考。 ※無名氏〈黃帝宅經序〉近來學者多攻五姓八宅,黃道白方,例皆違犯大經,未免災。所以人犯修動,致令造者不居,卻毀陰陽而無據效,豈不痛哉!況先賢垂籍,誡勖昭彰,人自冥蒙,日用而不識其象者,日月、乾坤1>、寒暑、雌雄、晝夜、陰陽等,所以包羅萬象,舉一千從,運變無形,而能化物大矣哉! 〔注解〕 (1) 乾坤:本是易經上的兩個卦名,後借稱天地、陰陽、男女、夫婦、日月等。
躁動輕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妄舉動則禍害至,禍害至而疾嬰內。疾嬰內則痛,禍薄外則苦。苦痛雜於腸胃之間,則傷人也憯。憯則退而自,退而自也,生於欲利。故曰:「莫憯於欲利。」
收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收斂檢束。《宋史.卷三一九.劉敞傳》:「因勸帝收攬威權,無使聰明蔽塞,以消災。」《程乙本紅樓夢》第九二回:「要是那大的沒有了,那些小的也就沒有收攬了。」
亢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旱災。三國魏.曹植〈告文〉:「亢陽害苗,暴風傷條。」《周書.卷三○.于翼傳》:「舊俗,每逢亢陽,禱白兆山祈雨。」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