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2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66.873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豁然大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下子開通領悟了某種道理。宋.張君房《雲笈七籤.卷一一九.李昌遐誦消災經驗》:「昌遐既覺,豁然大悟,因知自前侵虐我者,未有無禍殃,蓋誦經之所驗也。」也作「豁然開朗」、「豁然開悟」、「豁然省悟」。
因公假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卻沒有善盡輔政的責任,以致人民的怨言上達天聽使然。成帝未詳加調查就下詔嚴加責備,翟方進迫於無奈,引自殺。朝中大權從此落入王莽手中。成帝知道翟方進的死訊後,問心有愧,便下令厚加撫恤。這個舉動引來與王莽勾結的朝臣杜業的不悅,便上書進諫,說翟方進當權之時,作威作福,結黨營私,排擠賢良之士,假借公家的名義以謀取個人的私利,這樣的人應該嚴懲以儆天下,不宜賞賜厚葬。出現「假公濟私」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人假借公家的名義以謀取個人的私利。出現「假公濟私」的書證如元.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一折:「這是朝廷救民的德意,他假公濟私,我怎肯和他干罷了也呵!」
歸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歸
發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病、害病。《宋書.卷六二.王微傳》:「微深自恨,發病不復自治,哀痛僧謙不能已。」
竭水搏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竭澤而漁」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呂氏春秋.孝行覽.義賞》載,春秋時,晉國將要和楚國開戰。國君晉文公非常憂心,問大臣犯說:「敵軍人數比我們多,要如何應戰呢?」犯回答:「我聽說禮不厭繁,兵不厭詐,要打贏這場戰爭,仍然得靠詐術。」文公將犯的建議告訴雍季,雍季說:「把澤水排光來捕魚,一定捕得到,但明年就沒有魚可捕了;把草木燒光來打獵,一定可以捉到獵物,但明年就沒有獸可以獵了。雖然這次用詐術應戰,取巧可行,但下次就沒效了,並不是長久之計。」最後,文公還是用犯的建議,打敗了楚國。論功行賞的時候,雍季的功勞比犯高,大臣們勸諫說:「這次打了勝仗,全靠犯的計謀,但行賞卻把他排在後面,...
瓜分豆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瓜被剖開,豆從筴中分裂而出。比喻國土被併吞、分割。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卷三三.晁無》:「五代干戈,四海瓜分豆剖,斯文道熄。」也作「瓜剖豆分」。
幹父之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兒子能繼承父親的志業。語出《易經.蠱卦.初六》:「幹父之蠱,有子,考无,厲,終吉。〈象〉曰:『幹父之蠱,意承考也。』」
鴻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鴻鳥由低處逐漸飛翔到高處。語出《易經.漸卦.初六》:「鴻漸于干,小子厲有言,無。」唐.孔穎達.正義:「鴻,水鳥也。干,水涯也。漸進之道自下升高,故取譬鴻飛自下而上也。」比喻官位升遷。《文選.班固.幽通賦》:「皇十紀而鴻漸兮,有羽儀於北京。」
括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1.括,打結。「括囊」指收束袋口,比喻閉口不言。《易經.坤卦.六四》:「六四括囊,無無譽。」
跼天蹐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詩經.小雅.正月》:「謂天蓋高,不敢不局;謂地蓋厚,不敢不蹐。」形容戒慎、恐懼的樣子。《三國志.卷五二.吳書.步騭傳》:「無罪無辜,橫受大刑,是以使民跼天蹐地,誰不戰慄?」《文選.陸機.謝平原內史表》:「感恩惟,五情震悼。跼天蹐地,若無所容。」也作「蹐地跼天」。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