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2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滅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溺死。比喻災禍嚴重,令人致死。《易經.大過卦.上六》:「過涉滅頂,凶,无。」
大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興作大事。《易經.益卦.初九》:「利用為大作,元吉無。」
得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達到自己的志願。《易經.賁卦.象曰》:「白賁无,上得志也。」《文選.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故四民有業,各以得志為樂,惟達者為能通之。」
腐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思想陳腐不合時宜的儒生。《荀子.非相篇》:「故易曰:『括囊無無譽,腐儒之謂也。』」《三國演義》第二三回:「腐儒舌劍,反自殺矣!」
惶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心中惶恐不安的樣子。唐.柳宗元〈與楊誨之疏解車義第二書〉:「到永州七年矣,蚤夜惶惶,追思過,往來甚熟。」也作「皇皇」、「遑遑」。
乾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強不息的樣子。《易經.乾卦.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
預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事先約定。宋.楊无〈瑣窗寒.柳暗藏鴉〉詞:「憶前回、庭榭來春,個人預約同攜手。」
蔽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耳目、思想被蒙蔽而不開通。《荀子.君道》:「天下之變,境內之事,有弛易齵差者矣,而人主無由知之,則是拘脅蔽塞之端也。」《宋史.卷三一九.列傳.劉敞》:「因勸帝收攬威權,無使聰明蔽塞,以消災。」
絡驛不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招懷2>山賊陽夏趙宏、襄城召吳等數百人,皆束手詣3>伋降,悉遣歸附農。因自劾專命4>,帝美其策,不以5>之。後宏、吳等黨與聞伋威信,遠自江南,或從幽、冀,不期6>俱降,駱驛7>不絕。 〔注解〕 (1) 伋:郭伋(西元前38∼西元47),字細侯,東漢扶風茂陵人。西漢末為漁陽都尉,王莽時遷并州牧。光武時為尚書令,轉為漁陽太守。汲驅盜賊、撫山賊、守邊境,匈奴不復入塞,民得安業。後因并州有賊據,調并州牧,賊除,徵為中太中大夫,越明年卒。 (2) 招懷:招撫。 (3) 詣:晉見。 (4) 自劾專命:自己上報告彈劾擅自作主。 (5) :怪罪。 (6) 不期:沒有事先約定。 (7) 駱驛:...
託公報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卻沒有善盡輔政的責任,以致人民的怨言上達天聽使然。成帝未詳加調查就下詔嚴加責備,翟方進迫於無奈,引自殺。朝中大權從此落入王莽手中。成帝知道翟方進的死訊後,問心有愧,便下令厚加撫恤。這個舉動引來與王莽勾結的朝臣杜業的不悅,便上書進諫,說翟方進當權之時,作威作福,結黨營私,排擠賢良之士,假借公家的名義以謀取個人的私利,這樣的人應該嚴懲以儆天下,不宜賞賜厚葬。出現「假公濟私」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人假借公家的名義以謀取個人的私利。出現「假公濟私」的書證如元.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一折:「這是朝廷救民的德意,他假公濟私,我怎肯和他干罷了也呵!」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