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2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44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死有餘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結案,於是對捉到的疑犯行刑逼供,受不了刑求的疑犯只得勉強認罪。以這種不當手法取得的供詞,即使最後是由繇來斷案,也會認為人犯實在罪惡深重,連死都不足以抵罪。因此,他期望宣帝能夠聽取各方諫言,廢除嚴苛的刑罰,讓天下回歸太平。「死有餘辜」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用於形容罪惡深重,死都不足以抵罪。
老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年老的婦女。《易經.大過卦》:「九五,枯楊生華,老婦得其士夫,無無譽。」
禍由自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由自取」。見「由自取」條。01.《飛龍全傳》第一一回:「那姑娘聽了,叫苦不迭,淚落如珠;欲要舉動聲張,怎奈他&a02902-031.jpg;(禍)由自取,眾所不容。」 
理得心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心安理得」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心安理得」這句成語說明做事的時候,如果覺得心中坦然無所愧,所做所為就一定可以獲得合理的說解。「心安」是「理得」的前提,心要不安,理就難得。在《論語.陽貨》篇記載了一段孔子學生宰我來向孔子請教「三年之喪」的問題。宰我認為因父母之喪,當子女的要守三年的孝,都不能為禮作樂,禮樂豈不是會因此而失傳?所以他覺得守一年喪應該就夠了。孔子就反問他:父母喪不到三年,當子女的就吃好的,穿好的,心會安嗎?宰我說:「安!」孔子就說:「你要能感到心安,你就去做吧!」孔子認為處事的時候,只要心裡不會覺得不安,就一定可以說解,宰我既然可以覺得心安,當然一定有他的道理存在。一...
黃花明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明日黃花」。見「明日黃花」條。01.宋.楊无〈倒垂柳.曉來煙露重〉詞:「擊節聽高歌,痛飲莫辭醉。烏帽任教,顛倒風裡墜。黃花明日,縱好無情味。」
素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出《易經.履卦.初九》:「素履,往,無。」指安分守己。《三國志.卷一二.魏書.崔琰等傳.評曰〉:「毛玠清公素履,司馬芝忠亮不傾,庶乎不吐剛茹柔。」
避凶趨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躲避凶險,追求吉利。明.沈鯨《雙珠記》第二一齣:「想伊必是大仙,休事曾經明辨,論避凶趨吉,誰人當自先。」也作「避凶就吉」。
自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自己招致。[例]由自取
委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推委過失。如:「委過他人」。也作「委」、「委罪」。
誚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譴責。《史記.卷九一.黥布傳》:「項王由此怨布,數使使者誚讓召布。」《三國志.卷六一.吳書.潘濬傳》:「權引責躬,因誚讓大臣,語在權傳。」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