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2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17.164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侮由自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由自取」。見「由自取」條。01.清.梁紹壬《兩般秋雨盦隨筆.卷一.毒謔》:「璫怒憤攘臂,至欲自裁,二司力勸而止;雖屬毒謔,實侮由自取也。」 
離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分離與會合。《三國志.卷六○.吳書.周魴傳》:「進有離合去就之宜,退有誣罔枉死之。」
成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已經完成的事情。《論語.八佾》:「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戰國策.趙策二》:「愚者闇於成事,智者見於未萌。」
建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獲、獲罪
時與願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事與願違」之典源,提供參考。 #三國魏.嵇康〈幽憤〉詩(據《文選.卷二三.詩》引)1>嗟2>我憤歎,曾莫能儔3>!事與願違,遘4>茲淹留5>。窮達有命,亦又何求!古人有言,善莫近名。奉時恭默,悔不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卷下》。 (2) 嗟:音ㄐ|ㄝ,表示感傷、哀痛的歎詞。 (3) 儔:音ㄔㄡˊ,匹敵、相比。 (4) 遘:音ㄍㄡˋ,遇見、遭遇。 (5) 淹留:久留。指身陷囹圄。〔參考資料〕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卷下》昔有天羅國王有一太子,欲登王位,一名班足太子,為外道羅陀師受教,應取千王頭以祭家神。自登其位,已得九百九十九王,少一王...
舊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交已久的朋友。《史記.卷七九.范雎蔡澤傳》:「披腹心,示情素,蒙怨,欺舊友。」《文明小史》第二五回:「忽然來了一位舊友密切談心,那一種歡喜的心,直從肚底裡發出來。」
樂禍幸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左傳.莊公二十年》冬,王子頹享五大夫,樂及遍舞。鄭伯聞之,見虢叔曰:「寡人1>聞之:哀樂失時2>,殃3>必至。今王子頹4>歌舞不倦,樂禍也。夫司寇5>行戮,君為之不舉6>,而況敢樂禍乎?奸王之位,禍孰大焉?臨禍忘憂,憂必及之。盍納王乎?」虢公曰:「寡人之願也。」 〔注解〕 (1) 寡人:古代國君的自稱詞。 (2) 失時:不合時宜。 (3) 殃:災禍責罪。 (4) 王子頹:(?∼西元前673),春秋時周人,莊王寵妾之子。惠王時,大夫邊伯等為亂,惠王出奔至鄭,乃立子頹為王。 (5) 司寇:掌理刑獄之官。 (6) 不舉:不舉辦盛宴。舉,舉宴。
息事甯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刻為明,以輕為德,以重為威,四者或興,則下有怨心。吾詔書數下,冠蓋接道,而吏不加理,人或失職,其安在?勉思舊令,稱朕意焉。」 〔注解〕 (1) 有司:指官員。官員職有專司,故稱為「有司」。 (2) 殊死:斬首的刑罰。 (3) 案驗:考驗其事,而治其罪。 (4) 條書:分條記錄。 (5) 冀:希望。 (6) 天氣:四時的運行。
死有餘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結案,於是對捉到的疑犯行刑逼供,受不了刑求的疑犯只得勉強認罪。以這種不當手法取得的供詞,即使最後是由繇來斷案,也會認為人犯實在罪惡深重,連死都不足以抵罪。因此,他期望宣帝能夠聽取各方諫言,廢除嚴苛的刑罰,讓天下回歸太平。「死有餘辜」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用於形容罪惡深重,死都不足以抵罪。
深圖遠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計畫周詳,慮事長遠。《三國志.卷四二.蜀書.郤正傳》:「是以賢人君子,深圖遠慮,畏彼戾,超然高舉。」也作「深謀遠慮」、「深謀遠猷」。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