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228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著蕊尾舟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種前翅長約 36-46mm;雄蟲觸角前2/3段雙櫛齒狀,漸細而後呈絲狀,雌蟲者絲狀;頭部、體軀與前翅黃褐色,腹部褐色,雄蟲末端著生有橘褐色長鱗片束;前翅狹長,頂角突出,外緣鋸齒狀,由前緣近基部1/3段延伸出一條暗帶至內緣近亞臀角端,此暗帶中段外緣有一紡錘狀之白色斑紋;後翅色調稍淡於前翅者。外觀近似黃蕊尾舟蛾(Dudusa synopla synopla),然該種整體色調較深且前翅翅身與其上暗帶之對比不明顯而可作初步辨識。
|
長尾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猴科長尾猴屬的統稱。以四足行走,尾比體長,但不能捲纏。毛厚而軟,體色多樣,但均具白色或淡色的醒目斑點。營樹棲生活,以果實為主食。種類繁多,有白尾長尾猴、綠長尾猴、白鼻長尾猴、紅長尾猴等。主要分布於非洲。
|
異尾擬簑鮋(截尾簑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Parapterois heterurus (Bleeker, 1856)
頭部棘棱明顯,在眼前方有一深凹窪,眶前骨下部有許多密佈的小棘,鰓蓋骨有1棘,吻部長有1對葉狀皮瓣。背鰭之硬棘部分,鰭膜深深凹陷,狀似長梳齒,而此魚最易辨認的特徵為長而截平的尾鰭,成魚上,下鰭條會延長成條狀,是一般鮋科尾鰭中形式較奇特的,因此被稱為「截尾」或「異尾」簑鮋。魚體底色為紅褐色散有許多小斑點,體側有多條深褐色橫紋排列,體長10~18公分左右。
印度西太平洋海域均有分布。
生活於沿岸海域,棲息於岩礁或珊瑚礁中,游動緩慢優雅,外型華麗,是觀賞魚中極受歡迎的獅子魚類,夜行性。白晝常隱於洞穴或岩礁隙縫中,夜間則游出覓食,肉食性,以小型甲殼類為主食。鰭棘有毒腺,毒液為劇烈之神經毒素,刺傷後劇痛,可使人致死。
具觀賞價值,是水族館中常見的魚種。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鮋目(Order Scorpaen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鮋亞目(Suborder Scorpaen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鮋科(Family Scorpaenidae)
|
高鰭粗皮鯛或小高鰭刺尾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Zebrasoma scopas (Cuvier, 1829)
體圓,側扁;尾鰭截平;體暗褐色,前半部黃褐色;尾柄棘白色;尾鰭黑色;體長可達25公分。
南日本、台灣、菲律賓、印度--西太平洋。
棲息於珊瑚礁區的草食性魚類。
供觀賞。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刺尾鯛亞目(Suborder Acanthur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粗皮鯛科或刺尾鯛科(Family Acanthuridae),Surgeonfishes
|
髮冠卷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長約32cm。全身烏黑帶有明顯墨綠色金屬光澤,具閃爍的鱗斑狀羽毛。雄鳥前額具數枚細長如髮的冠羽,向後伸長至後枕;雌鳥髮冠短小。尾羽甚長,末端寬圓且最外側尾羽由後方向內卷,中央具淺叉或不明顯。眼紅褐色。喙粗厚,黑色,喙基部有剛毛。腳黑色。
|
狗尾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植物名。禾本科狗尾草屬,一年生草本。葉似玉蜀黍而較狹長。果實為顆粒狀,黃色,可食,亦可入藥。為北方糧食之大宗。俗稱為「小米」。
|
尾仔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么兒。排行最小的兒子。
|
達伯刺尾鬣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Uromastyx acanthinurus (Bell, 1825)
頭大且與頸部區分明顯,身體肥壯,體背為黑色及赭紅色相互間雜,尾粗且肥大,其上鱗片為刺狀且呈環狀排列,全長最大可達40公分。
北非及西奈半島。
卵生地棲型蜥蜴,喜於撒哈拉沙漠多岩石且植背稀疏的地區活動,白天較熱時都躲在岩洞或地底下休息,只有晨昏時才會到地面上活動;雜食性,雖然主要是以植物之葉子為食,但偶爾也會吃大型昆蟲,當遇到危險時會馬上躲回洞中,並將多刺的尾朝外,形成特別之防禦姿勢,倘若這樣還無效時,牠還會用力的擺動尾巴,雌體一次可產5~17顆卵。
有鱗目(Class Squmata)
蜥蜴亞目(Suborder Lacertilia)
舊大陸鬣蜥科(Family Agamidae),Agamids
|
橙尾鴝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Setophaga ruticilla
體長約11~13.5公分。雄鳥身體背部黑色,翼羽上有橙色斑塊,尾羽黑色,基部兩側為橙色。喉部至胸部為黑色,脅部橙色,腹部白色。雌鳥頭至背部灰色,過眼線細,白色,翼羽偏黑色,翼羽上斑塊為黃色,尾羽黑色,尾羽基部兩側和脅部亦為黃色。腹面白色。本種為此屬中唯一雌雄羽色不同的種類。
分布於美洲,繁殖於阿拉斯加東南部,東到加拿大中部,南至德州和美國東部。度冬區在美國南方到巴西之間。
棲地為落葉森林以及針闊葉混合林。翼羽和尾羽上的橙色或是黃色斑塊,使得橙尾鴝鶯在地面活動或是飛行晃動尾羽和翅膀時都顯得耀眼。以昆蟲為主食,窩在地面搜尋毛毛蟲或是追捕飛行中的昆蟲。鳴唱聲尖細而模糊,叫聲則為尖銳而音節分明。雌鳥單獨築巢,鳥巢為杯狀,位於樹枝或是灌叢的分叉處,通當內襯有其他鳥類的亮麗的羽毛。
鳥綱(Class Aves)
雀形目(Order Passeriformes)
森鶯科(Family Parulidae)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