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8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8.133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嘶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馬鳴聲。唐.鄭蕡〈天驥呈材〉詩:「噴勒金響,追風汗血生。酒亭留去跡,吳坂認嘶聲。」
跳繩運動的發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南市舉辦第一屆全省民俗體育運動競賽。民國七十年,教育部開始籌組青少年民俗運動訪問團,將跳繩、踢毽、扯等民俗體育項目推向國際舞台。民國七十一年成立了「中華民國民俗體育運動協會」及「台灣省民俗體育運動協會」,承擔了推展民俗體育的重責大任,而跳繩運動也由當初簡單的計時計次,發展為輕快優美的花式跳繩動作,在不斷的推陳出新中,跳繩逐漸演變成一項頗吸引人的民俗運動表演藝術。
海峽群島(Channel Islands)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維吉尼亞州(West Virginia)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器械體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操時,利用啞、球杆、棍棒、槓環等器械作動作者,稱為「器械體操」。
滿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整條街。《老殘遊記》第二回:「次日清晨起來,喫點兒點心,便搖著串滿街踅了一趟,虛應一應故事。」
解衣卸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脫去軍衣,卸下盔甲。比喻解除武裝,停止戰爭。《孤本元明雜劇.杏林莊.頭折》:「他若是解衣卸甲順天朝,班中封位爵。」《孤本元明雜劇.陳倉路.楔子》:「刀劍出鞘,弓弩上弦,不許解衣卸甲,好生提喝號,轉箭支更。」
行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散步。清.陳維崧〈雨淋.斜陽城闕〉詞:「斜陽城闕,晚秋行散,偶爾游歇。」
狼狽而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狼與狽常相附而行,離則顛,故猝遽謂之狼狽。「狼狽而逃」比喻情勢窘迫,倉皇而逃。如:「小偷誤觸警,立刻狼狽而逃。」
弓影浮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變故,云:「畏此蛇,蛇入腹中。」郴還13>聽事14>,思惟良久,顧15>見懸弩,必是也。則使門下史將下16>侍徐扶輦載宣,於故處設酒,盃中故復有蛇,因謂宣:「此壁上弩影耳,非有他怪。」宣遂解,甚夷懌17>,由是瘳18>平,官至尚書,歷四郡,有威名焉。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晉書.卷四三.樂廣列傳》。 (2) 郴:音ㄔㄣ。應郴,東漢人,生卒年不詳。應劭之祖父。曾官至武陵太守。 (3) 汲令:汲縣縣令。東漢時,汲縣隸屬河內郡,今位在河南省境內。 (4) 夏至:古代二十四節氣之一,時在陽曆六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此日,北半球晝最長,夜最短。 (5) 詣見:前往拜訪。詣,音|ˋ。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