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6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騷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擬聲詞。形容風吹樹葉的聲音。唐.徐凝〈莫愁曲〉:「玳瑁床頭刺戰袍,碧紗窗外葉騷騷。」
激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擬聲詞。形容急流的聲音。唐.韓愈〈山石〉詩:「當流赤足蹋澗石,水聲激激風吹衣。」
搜腸刮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鮮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至尊之餘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柴門反關無俗客,紗帽籠頭自煎喫。碧雲引風吹不斷,白花浮光凝碗面。一碗1>喉吻2>潤,兩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喫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3>清風生。蓬萊山,在何處。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風雨。安得知百萬億蒼生命,墮在巔崖受辛苦。便為諫議問蒼生,到頭還得蘇息否。 〔注解〕 (1) 碗:指盛茶水的碗,體積較杯子為大。 (2) 喉吻:喉頭與嘴脣。 (3) 習習:舒和的樣子。
胡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北風。《文選.鮑照.學劉公幹體詩》:「胡風吹朔雪,千里度龍山。」《文選.顏延年.陽給事誄》:「朔馬東騖,胡風南埃。」
馬耳春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馬耳東風」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馬耳東風」原作「東風射馬耳」,意指東風吹過馬耳邊,瞬間消逝。見於唐代詩人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詩。典源節錄的大意:在北窗下吟詩作賦盡談些風花雪月的事情,說得再多也不比一杯水來得有價值。世間的人聽到這些都轉頭就走,就像東風吹過馬耳,瞬間消逝無蹤,起不了任何作用,比喻充耳不聞、無動於衷。亦可省作「東風馬耳」,例如:宋代詩人范成大〈丙午新正書懷〉詩一○首之八:「栗里歸來窗下臥,香山老去病中詩。東風馬耳塵勞後,半夜雞聲睡熟時。」而「馬耳東風」則見於宋代蘇軾〈和何長官六言次韻〉詩五首之五:「青山自是絕色,無人誰與為容。說向市朝公子,何殊馬耳東風。」指的...
析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擬聲詞。形容風吹草木搖動的聲音。《文選.謝靈運.鄰里相送方山詩》:「析析就衰林,皎皎明秋月。」《文選.謝靈運.七月七日夜詠牛女詩》:「團團滿葉露,析析振條風。」
漏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計時所用的銅壺。宋.蘇軾〈將往終南和子由見寄〉詩:「秋風吹雨涼生膚,夜長耿耿添漏壺。」
壓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釀酒至將熟時,壓榨取汁。唐.李白〈金陵酒肆留別〉詩:「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
林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風吹樹林發出的聲響。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原道》:「至於林籟結響,調如竽瑟。」宋.歐陽修〈會峰亭〉詩:「林籟靜更響,山光晚逾鮮。」
風起雲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風吹起,雲霧蒸騰。比喻事物迅速興起,聲勢浩大。《史記.卷一三○.太史公自序》:「而陳涉發跡,諸侯作難,風起雲蒸,卒亡秦族。」也作「風興雲蒸」。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