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9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2.500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牽合附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魯史修訂而成,為編年體史書。所記起自魯隱公元年,迄魯哀公十四年,共二百四十二年。其書常以一字一語之貶寓微言大義。因其記載春秋魯國十二公的史事,故亦稱為「十二經」。公羊、穀梁、左氏三家為之作傳,稱為「春秋三傳」。 (4) 俛首:低頭。
戴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人名。(西元1897~1946)譜名春風,字雨農,浙江江山人。黃埔軍校第六期畢業,歷任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局長、財政部緝私署署長、戰時貨運管理局局長、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所長。馳騁軍中,於情報偵察,屢建奇功。以飛機失事殉難,政府明令揚並公葬。
獨開生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見,承恩數上南熏殿。凌煙1>功臣少顏色2>,將軍下筆開生面3>。良相頭上進賢冠4>,猛將腰間大羽箭。公鄂公毛髮動,英姿颯爽來酣戰。先帝天馬玉花驄,畫工如山貌不同。 〔注解〕 (1) 凌煙:凌煙閣,位於今陝西省長安縣內,唐太宗為表彰功臣勛績所建的樓閣。內懸掛二十四名功臣的畫像,由閻立本繪,唐太宗親自作贊,褚遂良題閣。後泛指表彰功臣的殿閣。 (2) 少顏色:畫像原有的顏色褪去。 (3) 開生面:重新付予新的面貌。 (4) 賢冠:古時儒者所戴的黑布冠。唐代時,百官朝服,皆著進賢冠。
取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諂媚、討好。《大宋宣和遺事.元集》:「為不得姒言笑,千方百計取媚他。」
載塗怨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怨聲載道」之典源,提供參考。 《後漢書.卷六三.李杜列傳.李固》(李固)出為廣漢雒令,至白水關,解印綬,還漢中,杜門不交人事。歲中,梁商請為從事中郎。……固欲令商先正風化,退辭高滿,乃奏記曰:「《春秋》儀父以開義路,貶無駭以閉利門,夫義路閉則利門開,利門開則義路閉也。前孝安皇帝1>內任伯榮、樊豐之屬,外委周廣、謝惲之徒,開門受賂,署用非次2>,天下紛然3>,怨聲滿道。朝廷初立,頗存清靜,未能數年,稍復墮損。左右黨進者,日有遷拜4>,守死善道者,滯涸窮路5>,而未有改敝立德之方。 〔注解〕 (1) 孝安皇帝:劉祜(西元94∼125),年僅十三時,鄧太后立其為帝,鄧太后臨朝,在位二...
潛心積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公子共叔段為「段」,則是貶低他,因為他已經失去作為一個公子和弟弟所應有的禮節。相較下,《春秋》經文貶之義,鄙視段的程度超過鄭伯。至於對莊公的非議,則在於他「處心積慮」地去實踐把段殺掉的心願。這是說身為兄長的莊公,故意放縱段的罪行,等他釀成大禍後再趕盡殺絕。「處心積慮」這句成語就從《穀梁傳》原文摘出,用來形容千方百慮,蓄意已久。
一目即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典籍的看法。其中提及了隋代大儒文中子,他本名王通,字仲淹,受業者甚多。與朱子同時的學者對文中子貶多於,朱子卻說:「他雖有不好處,也須有好處。」好處在於「其志不卑」,壞處在於「二帝、三王卻不去學,卻要學兩漢」,但若欲談細微處,朱子則以為,若能透徹了解文中子的學說理論,那要評斷他將猶如從高處往下看,一眼就能夠看得清清楚楚。後來「一目了然」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表示看一眼就完全清楚明白。
措心積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公子共叔段為「段」,則是貶低他,因為他已經失去作為一個公子和弟弟所應有的禮節。相較下,《春秋》經文貶之義,鄙視段的程度超過鄭伯。至於對莊公的非議,則在於他「處心積慮」地去實踐把段殺掉的心願。這是說身為兄長的莊公,故意放縱段的罪行,等他釀成大禍後再趕盡殺絕。「處心積慮」這句成語就從《穀梁傳》原文摘出,用來形容千方百慮,蓄意已久。
孤標峻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元前1122∼256。周武王滅商至周赧王為秦所滅,共歷八百六十七年。前期都鎬京,自武王傳至幽王寵姒亡國,十二君,歷三百五十二年,史稱「西周」。自周平王東遷雒邑至周赧王亡國,二十二君,歷五百一十五年,史稱「東周」。 (3) 紹膺:繼承。膺,音|ㄥ。 (4) 祉:音ㄓˇ,幸福。 (5) 三恪:周武王克殷,封前三朝的後裔以王侯名號,稱為「三恪」。一說封虞、夏、殷之後於陳、杞、宋。一說封黃帝、堯、舜之後於薊、祝、陳。恪,音ㄎㄜˋ,恭敬。 (6) 侯服:古代王城外圍,按一定距離所劃分的區域。夏制指離王城一千里之地,周制指距王畿五百里之地。
操戈入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入室操戈」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入室操戈」這句成語是比喻持對方的論點來反駁對方。典源出自《後漢書.卷三五.張曹鄭列傳.鄭玄》。《春秋》是孔子據魯史修訂而成,為編年體史書。所記起自魯隱公元年,迄魯哀公十四年,共二百四十二年。其書常以一字一語之貶寓微言大義。公羊、穀梁、左氏三家為之作傳,稱為「春秋三傳」。漢以後的學者也有對「春秋三傳」進行注疏、考證,並比較它們的優缺點,寫成論著,發表不同的見解。何休是當時的經學大家,他對公羊《春秋》特別有興趣,精研之後,寫了《公羊墨守》、《左氏膏肓》、《穀梁癈疾》三書,闡述自己的見解,他認為「春秋三傳」中《公羊》最正確,而《左氏》、《穀梁》都有重大...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