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637.2957 ms
共 38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虛張形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虛張聲勢」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曹休,三國魏人,為曹操宗族中的晚輩,極得曹操賞識,曾以「吾家之千里駒」來稱讚他,並將他視如己出。曹休常跟著曹操四處征戰,負責統領曹操的隨身親兵「虎豹騎」,故有過人的膽識。有一次,劉備派吳蘭領軍在下辯駐守,曹操派遣曹休與曹洪共同帶兵出戰。曹軍行進當中,劉備又派張飛在固山駐軍屯守,好像是要阻斷曹軍的後路。當大家正在猜疑劉備的用意時,曹休說:「他們如此張揚聲威氣勢,一定是想分散我們的注意力,然後再暗中派兵偷襲。我們應該趁其不備,發動攻擊,只要能把吳蘭的軍隊打敗,張飛必然就會撤軍。」曹洪接受了這個建議,立刻率領大軍攻打吳蘭的營地,吳蘭果然大敗,張飛亦如所料的...
|
萍蹤梗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萍,浮萍。梗,桃梗。萍蹤梗跡指像浮萍、斷梗在水中一樣蹤跡不定。比喻四處飄泊,行蹤不定。明.鄭若庸《玉玦記》第一一齣:「空揮淚,萍蹤梗跡將安寄,此生何濟?」也作「萍蹤浪跡」。
|
東徙西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四處遷移,漂泊不定。如:「東徙西遷的生活反而有助於他日後創作的廣度與深度。」也作「東遷西徙」。
|
謠諑紛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實、毀謗的話,四處傳散。如:「通訊完全中斷,城外謠諑紛傳,民心惶惶不寧。」
|
來龍結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來龍去脈」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堪輿家就是風水家,稱山脈的起伏為「龍」,其主峰稱為「來龍」;山谷中的溪流稱為「脈」,而其主流則稱為「去脈」。「來龍去脈」指從頭到尾像脈管一樣連貫著的地勢。在明.無名氏《運甓記》第一三齣中,陶侃為了葬母,四處尋找墓地,恰巧遇見一個懂得堪輿術的老翁,指點他一塊靠嶺朝山的富貴之地時,就有此說法。後來「來龍去脈」被引申用來比喻事情的首尾始末。
|
探頭舒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四處張望、窺探。《金瓶梅》第五二回:「且說桂姐和他姑娘李嬌兒、孟玉樓、潘金蓮、李瓶兒、大姐,都在後邊上房明間內吃了飯,在穿廊下坐的。見小周兒在影壁前,探頭舒腦的。」也作「探頭探腦」、「探頭縮腦」。
|
撞府穿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四處奔走。明.湯顯祖《牡丹亭》第一三齣:「咳,你費工夫去撞府穿州,不如依本分登科及第。」也作「撞府沖州」、「衝州撞府」。
|
東衝西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向四處突擊。形容作戰勇猛。《三國演義》第七一回:「曹操見雲東衝西突,所向無前,莫敢迎敵。」
|
東躲西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四處逃跑、躲避。形容害怕至極,避之唯恐不及。《隋唐演義》第五回:「前時這干強徒,倚著人多,把一個唐公與這些家逼來逼去,甚是威風。這番遇了秦叔寶,裡外夾攻,殺得東躲西跑,南奔北竄。」也作「東躲西逃」。
|
浪跡天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四處流浪,走遍天下。宋.王楙《野客叢書.卷一八.李白事說者不一》:「為同列者所謗,詔令歸山,遂浪跡天下。」也作「浪跡天涯」。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