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3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流星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武器名。在繩的兩端繫上鐵、石等多稜角的塊狀物,一端較長,用來飛擊敵人,稱為「正鎚」,一端提在手中防衛,稱為「救命鎚」。簡稱為「流星」。也稱為「飛鎚」。
魚雷快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魚雷為主要武器的小艇。排水量僅數十噸,行動迅速靈活,有魚雷發射管及機關炮。也稱為「魚雷艇」。
毛瑟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武器名。由德國毛瑟(Mauser)所設計的步槍和手槍。為德國陸軍的制式步兵武器,口徑均為七點九二毫米,射程可達四千公尺之遠。
鶴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武器名。一種矛刃下部細如鶴脛的矛。《文選.左思.吳都賦》:「家有鶴膝,戶有犀渠。」
選士厲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挑選戰士,磨利武器,準備作戰。《呂氏春秋.孟秋紀.孟秋》:「天子乃命將帥,選士厲兵,簡練傑俊,專任有功,以征不義。」
深計大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兵抗秦,當時因天下百姓皆苦於秦朝苛政,故群起投入陳涉所率領的義勇軍。賈誼以為,陳涉的地位低微,擁有的武器不精良,他的軍隊也比不上過去齊、楚等九國,謀略與用兵之道更不及昔日的將士,然最終能取得勝利,完全是因為秦王不施仁義,所以自毀長城。文中說到陳涉「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鄉(ㄒㄧㄤˋ)時之士也」,把智識有限的陳涉對比於當時高官名將的「深謀遠慮」,如此一介平民卻能使「成敗異變」,更足以突顯秦王治國的重大過失。另外,在賈誼《新書.卷一.過秦下》中亦見此語。其內容論及秦之衰敗時云:「當此時也,世非無深謀遠慮知化之士也」,但因秦王暴虐無道,堵塞了忠諫之途,致使「三主之惑,終身不悟」,終於讓秦走上敗...
飛毛腿飛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武器名。前蘇聯一種短程、機動式、液體燃料、慣性導控的彈道飛彈。長度為十一點一五公尺,彈徑零點八八公尺,彈重六千三百七十公斤、彈頭重八十五公斤,射程三百公里。西元一九九一年伊拉克向以色列發射的飛毛腿飛彈係經改良的B型飛彈,除增加燃料儲筒的長度及容量外,並減輕彈頭重量,最大射程可達六百四十公里。為中東戰爭裡常見的地對地武器
刀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刀和槍,泛指武器。如:「他穿了鐵甲衣,當然刀槍不入。」也作「刀鎗」。
坐而待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說明:擁有廣大的軍隊,卻不得軍心,和自己一個人單獨作戰是沒有什麼不同的;兵器不完備鋒利,就和沒有任何武器是一樣的;鎧甲不堅固細密,就和不穿鎧甲的人是一樣的。同理可證,用較短的兵器,去迎擊從遠方射來的箭,就等於是「坐以待死」(坐著等死),因此要在戰爭中贏得勝利,就必須講求兵器的銳利、將士的素質,以及主帥領導的方法。後來「坐以待斃」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面臨危難,不採取積極的應變措施,只坐等敗亡。
洋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武器名。用火藥發射子彈射擊。由西洋傳入我國,故稱為「洋槍」。《老殘遊記》第四回:「那強盜搶過之後,打著火把出城,手裡拿著洋槍,誰敢上前攔阻。」《文明小史》第四三回:「幾十匹馬,騎馬的都是武官,一個個手裡拿著六響的洋槍,或雪亮的鋼刀。」也作「洋鎗」。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