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859.3741 ms
共 132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外顯識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適應性控制系統中,藉直接觀察系統的行為而確定狀態方程的一種識別方式。
|
點字顯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係以很小的針來代表點字格中點的狀態(若為〝啟動〞狀態,則針高出洞口;若為〝關閉〞狀態,則針低於洞面),表現出點字的一種電子機械裝置。
|
粒狀顯絲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子實層扁平形,貼生,膜質,40-100微米厚(不含表面突起)。子實層表面淡土色,顆粒狀突起,泛佈裂痕;表面突起相當擁擠,每公釐大約12-16個,圓錐形,或有著狹窄先端的圓柱形,達100微米高,基部80微米寬;邊緣漸薄,同色,粉狀。菌絲單系;菌絲無扣子體菌絲層由10-20微米厚的底層組成,結構緊實,髓層結構鬆散;菌絲無色,底層常黏結在一起,多少在髓層分離,2.5-5微米寬,通常稍微厚壁,底層菌絲的壁達1微米厚。子實層稍微加厚;,菌絲主要垂直,無色,常黏結,2-3.5微米寬,薄壁或稍微厚壁。囊狀體無。擔子窄棒狀,18-28 × 3.3-4.3微米,四孢型。擔孢子窄橢圓形或橢圓形,平滑,薄壁,3....
|
點式顯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顯示模式,用兩個變數分別代表X和Y二個坐標,來代表螢光幕上一個點的位置。
|
帕氏顯絲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子實層廣泛地扁平形,多少貼生,膜質至近蠟質,80-170微米厚。子實層表面肉桂淡黃色,KOH下不變色,平滑,偶有微小裂痕且暴露出白色菌絲層;邊緣較淡,經常漸薄,稍微細絲狀。菌絲單系;菌絲無扣子體。菌絲層由髓層組成,結構相當鬆散至多少緻密;菌絲靠近基質相當平行,靠近次子實層多少垂直,適度分枝,無色,相當明顯,稍微彎曲,2.8-5.5 (-6)微米寬,薄壁,靠近基部菌絲層稍微厚壁,經常披被結晶。子實層結構相當緊實,多少加厚;菌絲相當垂直,無色,黏結,不明顯,較菌絲層菌絲窄。囊狀體數多,突出大約他們長度的一半,稀疏披被結晶,結晶溶於KOH,鑽形,經常含小油滴,28-50 × 4-6微米,薄壁,頂端附...
|
儲存管顯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螢幕圖形顯示技術。硬體上為一種特殊的陰極射線管,加上一層長效性的磷物質。受射線刺激後的這種磷物質,可維持近一小時的亮點,而無須做再新(refresh)的動作。好處是硬體較簡單、便宜,螢幕解析度高。缺點是無法對螢幕上的區塊做擦拭的動作,且是單色的,不具明暗度能力。為1970年代到1980年代初期最廣泛使用的螢幕圖形顯示技術。參【陰極射線管】(CRT)。
|
齒狀顯絲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子實層扁平形,貼生,蠟質,50-200微米厚(不含表面突起)。子實層表面淡褐色,齒狀突起,有裂痕;邊緣相當決然,較淡至白色。表面突起圓錐形至鑽形,經常分離,每公釐2-4個,100-250微米寬,達700微米長。菌絲單系;菌絲無扣子體;菌絲層相當均一,底層結構緊實;菌絲無色,主要平行,4-6微米寬,壁大約1微米厚。子實層加厚,結構緊實;菌絲主要垂直,厚壁。表面突起的髓層結構緊實,接近先端有結晶團塊;菌絲主要垂直,其它面都相似於菌絲層。囊狀體無。擔子棒狀,14-18 × 4.5-5.5微米,四孢型。擔孢子窄橢圓形或圓柱形,平滑,薄壁,6-7.2 × 2.6-3微米。
|
單獨顯示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獨立、沒有連接主機的顯示器,它能夠以某種獨立的運作方式以供輸入資料,顯資料的一種顯示器。
|
刺凸顯絲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子實體扁平形,多少貼生,老時蠟質,170-450微米厚(不含表面突起)。幼時子實層表面象牙黃、黃或者亮黃,老時暖黃色,KOH下不變色,局部顆粒狀突起、齒狀或者齒舌狀,有裂痕;邊緣白色,漸薄,粉狀或蛛網狀至細絲狀。表面突起稀疏或者豐富,偶爾融合,不規則圓柱形,頂端鈍的,達到大約1釐米長。菌絲單系;菌絲無扣子體。菌絲層均一,由髓層組成,結構鬆散至相當緻密;菌絲靠近基質處有點平行,其它多少垂直,適度分枝,無色,明顯,相當剛直,3-9微米寬,壁1-2.5微米厚,覆蓋散落而且小的矩形結晶,易溶解於KOH,菌絲接合偶爾發生。子實層明顯分化,結構緊實,加厚;菌絲垂直,無色,強烈黏結,明顯窄於菌絲層菌絲,薄壁...
|
艾瑞顯絲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子實層扁平形,貼生,老的部份為蠟質, 150-300微米厚。子實層表面木乃伊褐,在KOH下稍微變暗,平滑,老時有裂痕且暴露白色細絲狀的菌絲層;邊緣較淡或白色,細絲狀。菌絲雙系含類纏繞菌絲;大部分菌絲無扣子體,菌絲層的一些隔含雙扣子體;菌絲層菌一,結構緻密;多少平行,無色,明顯,相當直,3.5-7微米寬,壁0.5-0.9微米厚,經常披被稀疏至擁擠的結晶,於KOH中逐漸溶解,菌絲接合偶爾發生;類纏繞菌絲普遍出現在菌絲層,無色,分枝豐富,0.8-2微米寬,薄壁。子實層結構緊實,加厚;菌絲無色,黏結,窄於菌絲層菌絲,薄壁;橘黃色樹脂狀物質充滿於次子實層。囊狀體數多,突出大約他們長度的一半,圓柱形,頂端...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