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9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守道安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安貧樂道」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文子》又稱《通玄真經》,為道家經典。〈上仁〉篇中有一段藉著文子與老子間的問答,以闡述道家所崇尚的自然無為。文子問:「為什麼仁義禮等法則不如道德重要呢?」老子回答道:「行仁義者,不可能將其施為廣布於天下,所以不如修道行德,順應天地間的自然法則,那麼不必有什麼作為,萬事萬物便自然合於仁義了。……真正的聖賢之人,應該順其自然,安於任何處境,即使貧困,也信守天道,不因求取額外的欲望或私利而損害了生機,當然也不會任意索求而違逆正道。」其實道家的中心思想便是自然無為。文子所揭示的即此理念,所以要人安於現況,即使貧困,也能樂於信守正道,不作他想,也就是所謂的「安...
深慮遠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軍隊也比不上過去齊、楚等九國,謀略與用兵之道更不及昔日的將士,然最終能取得勝利,完全是因為秦王不施仁義,所以自毀長城。文中說到陳涉「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鄉(ㄒㄧㄤˋ)時之士也」,把智識有限的陳涉對比於當時高官名將的「深謀遠慮」,如此一介平民卻能使「成敗異變」,更足以突顯秦王治國的重大過失。另外,在賈誼《新書.卷一.過秦下》中亦見此語。其內容論及秦之衰敗時云:「當此時也,世非無深謀遠慮知化之士也」,但因秦王暴虐無道,堵塞了忠諫之途,致使「三主之惑,終身不悟」,終於讓秦走上敗亡。後來「深謀遠慮」演變為成語, 指計畫周密而慮事深遠。
存十一於千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亡佚者多,保存者少。唐.韓愈〈與孟尚書書》:「而今學者尚知宗孔氏,崇仁義,貴王賤霸而已,其大經大法,皆亡滅而不救,壞爛而不收,所謂存十一於千百,安在其能廓如也!」
凌雲意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壯志凌雲」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三國魏陳思王曹植曾作〈學宮頌〉來表彰孔子的德行和事蹟。文中提到孔子不只胸中充塞仁義,更能將仁義之說,推廣於天地之間;至於他的志向更是豪邁得直上雲霄。由於他這種秉持仁義的德行和高超陵雲的心志,使得隨他學習修行的三千學生,個個都是傑出賢能的人才。〈學宮頌〉的原文為「志陵雲霓」,陵是登上或升上的意思,文獻上多通作「凌」,後人常說「凌駕」於某某之上,用的就是這個意思。雲霓高掛天空而無上,因此志陵雲霓就被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心志非常雄壯、高遠。「壯志淩雲」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志氣高遠。
施恩布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施行仁義,廣被恩德。宋.張君房《雲笈七籤.卷四五.避忌》:「輕財重道,施恩布德。」《孤本元明雜劇.魏徵改詔.頭折》:「我言語可便無虛謬,不脫空,元帥你施恩布德可便相知重。」也作「施仁布德」。
帝王之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帝王治國的典範。指仁義之道。《文選.劉歆.移書讓太常博士》:「修易序書制作春秋,以記帝王之道。」《文選.揚雄.劇秦美新》:「二世而亡,何其劇與,帝王之道,兢兢乎不可離已。」
徐偃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生卒年不詳。周穆王時徐國之子爵諸侯,以仁義治國,因得朱弓矢,以為天瑞,遂自稱「徐偃王」。江淮諸侯,從之者三十六國,穆王令楚伐之,偃王愛民不戰,遂為楚敗。
體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親自實踐。《後漢書.卷四○.班彪傳下》:「體行德本,正性也;逢吉丁辰,景命也。」《文選.東方朔.答客難》:「太公體行仁義,七十有二,乃設用於文、武。」
藹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和藹可親的樣子。唐.韓愈〈答李翊書〉:「仁義之人,其言藹如也。」
義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崇尚仁義道德的風氣。《晉書.卷六七.溫嶠傳》:「豈嶠無德而致之哉?士稟義風,人感皇澤。」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