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3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37.674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樂極哀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數起,飲不過二斗徑醉矣。若朋友交遊,久不相見,卒然相睹,歡然道故,私情相語,飲可五六斗徑醉矣。若乃州之會,男女雜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壺,相引為曹,握手無罰,目眙不禁,前有墮珥,後有遺簪,髡竊樂此,飲可八斗而醉二參。日暮酒闌,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錯,杯盤狼藉,堂上燭滅,主人留髡而送客,羅襦襟解,微聞薌澤,當此之時,髡心最歡,能飲一石。故曰「酒極則亂,樂極則悲」。萬事盡然,言不可極,極之而衰。」以諷諫焉。齊王曰:「善。」乃罷長夜之飲,以髡為諸侯主客。宗室置酒,髡嘗在側。另可參考:《文子.九守.守弱》
公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古代祭祀的處所。《禮記.月令》:「天子乃祈來年于天宗,大割祠于公社及門。」
迴山轉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之門,仁義在焉?」信矣。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魏書.卷五四.高列傳》。 (2) 曹氏:即曹操(西元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瞞,東漢沛國譙人。有雄才,多權術,能文學。起兵擊黃巾,討董卓,漸次減削諸雄,自為丞相,拜大將軍,爵魏公,旋進爵魏王,加九錫。後卒於洛陽,子丕篡漢。追諡武帝,廟號太祖。 (3) 勤王:王室有難,起兵救援靖亂。 (4) 負鼎而趨:指曹操以輔佐名義,爭霸一方。負鼎,指伊尹背負罪俎見湯,以烹調比喻致王道之事。趨,行走、追逐。 (5) 假:借。〔參考資料〕 《魏書.卷五四.高列傳》昔世祖以回山倒海之威,步騎數十萬南臨瓜步,諸郡...
樂極災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數起,飲不過二斗徑醉矣。若朋友交遊,久不相見,卒然相睹,歡然道故,私情相語,飲可五六斗徑醉矣。若乃州之會,男女雜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壺,相引為曹,握手無罰,目眙不禁,前有墮珥,後有遺簪,髡竊樂此,飲可八斗而醉二參。日暮酒闌,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錯,杯盤狼藉,堂上燭滅,主人留髡而送客,羅襦襟解,微聞薌澤,當此之時,髡心最歡,能飲一石。故曰「酒極則亂,樂極則悲」。萬事盡然,言不可極,極之而衰。」以諷諫焉。齊王曰:「善。」乃罷長夜之飲,以髡為諸侯主客。宗室置酒,髡嘗在側。另可參考:《文子.九守.守弱》
動心驚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或見於南朝梁.鍾嶸《詩品.卷上.古詩》。 (2) 吳:指吳王,疑是夫差(?∼西元前473),因父闔為越王句踐所敗,故敗困句踐於會稽,以報父仇,並率精兵北會諸侯於黃池,與晉爭霸,句踐乘虛而入,遂滅吳,夫差自剄而死,在位二十三年。 (3) 椒華之房:建築精緻,裝飾華麗的房子。 (4) 幌:簾子。《太平御覽》原作『熀』,茲據《太平廣記.卷二七二.美婦人.夷光》校改。 (5) 幌:《太平御覽》原作,據《太平廣記.卷二七二.美婦人.夷光》校改。〔參考資料〕 南朝梁.鍾嶸《詩品.卷上.古詩》其體源出於〈國風〉,陸機所擬十二首。文溫以麗,意悲而遠。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另可參考:晉.王嘉《拾...
巷語街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談巷語,道聽塗說者之所造也。孔子曰:「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弗為也。」然亦弗滅也。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綴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芻蕘狂夫之議也。
凶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戰事。《漢書.卷六十四上.嚴助傳》:「兵者凶事,一方有急,四面皆從。」漢.趙曄《吳越春秋.闔內傳》:「臣聞兵者凶事,不可空試。」
拉枯折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摧枯拉朽」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書.卷一三.異姓諸侯王表》秦既稱帝,患周之敗,以為起於處士橫議,諸侯力爭,四夷交侵,以弱見奪。於是削去五等,墮城銷刃,箝語燒書,內鋤雄俊,外攘胡粵,用壹威權,為萬世安,然十餘年間,猛敵橫發乎不虞,適戍彊於五伯,閻偪於戎狄,嚮應於謗議,奮臂威於甲兵,鄉秦之禁,適所以資豪桀而速自斃也。是以漢亡尺土之階,繇一劍之任,五載而成帝業。書傳所記,未嘗有焉。何則?古世相革,皆承聖王之烈,今漢1>獨收孤秦2>之弊。鐫金石3>者難為功,摧枯朽者易為力,其勢然也,故據漢受命,譜十八王,月而列之,天下一統,乃以年數。訖于孝文,異姓盡矣。 〔注解〕 (1) 漢:西元前...
移風革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移風易俗」。見「移風易俗」條。01.《魏書.卷五四.高列傳》:「功冠前王,德侔往聖。移風革俗,天保載定。」02.唐.白居易〈策林四.禁厚葬〉:「故威行於下,則壞法犯貴之風移矣;禮適其中,則破產傷生之俗革矣。移風革俗,其在茲乎!」
 
貪墨之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貪汙的風氣。《明史.卷二一○.趙錦傳》:「群臣憚陰中之禍,而忠言不敢直陳;四方習貪墨之風,而閻日以愁困。」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