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8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765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一貴一賤,交情乃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比喻朋友之間,彼此身分地位懸殊,交情深淺、真假,便可以顯現出來。《警世通言.卷一七.鈍秀才一朝交泰》:「黃勝巴不得杜絕馬家,正中下懷。正合著西漢馮公的四句道是:『一貴一賤,交情乃見;一死一生,乃見交情。』」
背若芒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通名刺進見。後泛指進見尊長或參拜宗廟。謁,音|ㄝˋ。 (3) 光:霍光(?∼西元前68),字子孟,西漢平陽(今山西臨汾縣南)人。武帝時,為奉常都尉,甚見親信。昭帝時,為大司馬大將軍,封博陸侯。秉政二十年,未嘗有過。卒諡宣成。 (4) 驂乘:音ㄘㄢ ㄕㄥˋ,古代乘車陪坐在右邊的人。 (5) 憚:音ㄉㄢˋ,害怕、畏懼。 (6) 芒刺:草木莖葉、果殼上極為細小的刺,黏刺在皮膚上很難拂去,令人痛苦不安。
一跌不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蹶不振」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西漢劉向所撰《說苑》一書,記錄軼聞瑣事,雜以議論,以儒家思想為指歸,闡明國家興亡、政治得失之理,以為後世鑒戒。〈談叢〉這篇是各家名言彙編,其中「一噎之故,絕穀不食;一蹶之故,卻足不行」,本於《淮南子.脩務》:「今以為學者之有過而非學者,則是以一飽之故,絕穀不食;以一蹪之難,輟足不行。惑也。」大意是:現在因為有的學者有過錯就詆毀所有的學者,不再學習,就像一旦被飯噎到,便不再吃飯,跌了一跤,就畏縮不敢再向前走。這未免太糊塗了。後來「一蹶不振」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一遭受挫敗,就再也不能振作起來。
左顧右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規。卒諡懿。 (8) 儔:音ㄔㄡˊ,匹敵、相比。 (9) 衛:衛青(?∼西元前106),字仲卿,西漢平陽人。漢武帝時名將,以大將軍伐匈奴,立功,封長平侯,卒諡烈。 (10) 霍:霍去病(西元前145∼前117),西漢平陽人。善騎射,武帝時,為剽校尉,前後凡六擊匈奴,遠涉沙漠,封狼居胥山而還。拜驃騎將軍,封冠軍侯,卒諡景桓侯。 (11) 侔:音ㄇㄡˊ,相等。 (12) 眄:音ㄇ|ㄢˇ,泛指望、看。
一邱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世12>,無人臣禮。……。」上不忍加誅,有詔皆免惲、長樂為庶人。 〔注解〕 (1) 長樂:戴長樂。西漢時人,生卒不詳。宣帝寵臣,官任太僕。 (2) 廷尉:職官名。秦始置,九卿之一,掌刑獄。北齊以後稱「大理寺卿」。 (3) 惲:音ㄩㄣˋ。楊惲 (?∼西元前54),字子幼,西漢華陰人,為司馬遷外孫,楊敞之子。宣帝時,因功受封為平通侯。後為怨家所告,被處以腰斬之刑。 (4) 匈奴:秦、漢時北方的游牧民族。 (5) 單于:音ㄔㄢˊ ㄩˊ,漢時匈奴君長的稱號。 (6) 見殺:被殺。 (7) 不肖:不賢,沒有才能。 (8) 大臣為畫善計不用:大臣替他設計了很好的治國策略,卻不知採用。畫,設...
期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西漢周昌有口吃,高祖欲廢太子,昌極力勸阻,說:「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雖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欲說「極」,因口吃而重複為「期期」。典出《史記.卷九六.張丞相傳》。後用以形容人因口吃而發音困難,說話不流利。《文史通義.內篇二.朱陸.書朱陸後篇》:「凡人口談傾倒一席,身後書傳或反不如期期不能自達之人。」
兩都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章名。漢代班固撰,分為〈西都賦〉與〈東都賦〉兩篇。前篇敘述長安地勢險要、物產富饒、宮廷華麗等情況,暗示建都長安之優越處。後篇頌揚東漢建都洛陽後之種種政治措施,意指洛陽當時之盛,已遠過於西漢首都長安。
得不補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得不償失」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得不償失」原作「得不酬失」。漢時西羌所居區域,屬於西漢統轄範圍,由於漢代統治階級不斷侵奪西羌生存的空間,羌人抗爭前後延續一百餘年之久。羌人與漢朝力量對比雖然懸殊,數次抗爭都被漢朝鎮壓下來,但漢朝長期所耗費的人力金錢甚巨,等到羌人亂事略定,而漢朝的國勢也已衰弱了。所以范曄感歎說:國家付出這麼大的成本去平亂,但所得的效果卻是有限,並且造成國勢的衰敗,實在是「得不酬失」啊!酬,就是報償的意思。後來「得不償失」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所得不足以抵補所失。出現「得不償失」的書證如宋.蘇軾〈和子由除日見寄〉詩:「往事今何追,忽若箭已釋;感時嗟事變,所得...
得不酬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得不償失」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得不償失」原作「得不酬失」。漢時西羌所居區域,屬於西漢統轄範圍,由於漢代統治階級不斷侵奪西羌生存的空間,羌人抗爭前後延續一百餘年之久。羌人與漢朝力量對比雖然懸殊,數次抗爭都被漢朝鎮壓下來,但漢朝長期所耗費的人力金錢甚巨,等到羌人亂事略定,而漢朝的國勢也已衰弱了。所以范曄感歎說:國家付出這麼大的成本去平亂,但所得的效果卻是有限,並且造成國勢的衰敗,實在是「得不酬失」啊!酬,就是報償的意思。後來「得不償失」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所得不足以抵補所失。出現「得不償失」的書證如宋.蘇軾〈和子由除日見寄〉詩:「往事今何追,忽若箭已釋;感時嗟事變,所得...
一錢不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錢不值」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一錢不值」原作「不直一錢」,是指連一文錢也不值,而一文錢是古代幣值的最小單位,因此比喻沒有任何價值,出自《史記.卷一○七.魏其武安侯列傳》。《史記》記載,西漢時的一位將官名叫灌夫,性格剛直,交遊廣闊,但對貴族常表現出不屑的態度,時常與人起衝突。有一回,在丞相田蚡娶妻的喜宴上,酒酣耳熱之際,灌夫向田蚡敬酒。由於兩人過去有嫌隙,田蚡斷然拒絕,引起灌夫十分不悅,轉而向臨汝侯敬酒。臨汝侯正與護衛程不識耳語,沒注意到灌夫來敬酒,因此沒有理會他。連續受到兩次怠慢的灌夫,加上幾分醉意,頓時怒火中燒,大發雷霆,向臨汝侯罵道:「我平常就說程不識不值一錢,你還學女人和...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