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2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Trilocha varians (Walker, 1855)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角斑褐蠶蛾 Trilocha varians 本種廣泛分布於東南亞地區,平地常見。台灣地區主要發生期在秋季,局部地區族群數量龐大。幼蟲寄主植物為榕。
Rhagastis velata ( Walker,1866 )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隱紋白肩天蛾 Rhagastis velata 成蟲出現在5月,分布於台灣中部及南部海拔約700公尺的山區,此外,尼泊爾、印度東北部、泰國、中國中南部也有本種分佈。
Tropidocephala maculosa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般體色為淺黃褐色,觸角基節具半圈黑色斑紋,第二節具斜紋,頭頂中脊端部黑色,前翅具黑色斑紋,頭頂中長為基寬的2.6倍且為前胸背板長的2.7倍,端部圓,前額中長為最寬處的2.6倍,後唇基三脊起,觸角長達前額頭盾縫,後足刺型為5-6-4,長翅型雄蟲體翅長為3.5-37公厘,前翅長為2.36-2.5公厘,雄蟲尾節長且尾突非常長,生殖節腹緣稍寬於背緣,楊具之陽莖細長,陽莖基座基部環狀,端部三分之二處突向下彎曲,把握器端半部呈波浪狀彎曲且端部圓。
Tropidocephala insperata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頭頂、前額及頰在單眼上方稍呈綠色,夾在單眼下方為黑色,後唇基褐色,口吻黃色,觸角黃色且每一節具黑色環,前中胸背板脊起之間區域為褐色,外側黃色,頭頂及前中胸背板中脊為白色,前胸背板側脊內側為白色,足黃色除了後足腿節及脛節為褐色,腹部褐色,頭頂中長為基寬的1.4倍糗為前胸背板長的1.3倍,端部圓,前額中長為最寬處的2.1倍,最寬處為於單眼處,口吻短,端節長超過寬,觸角短且長達唇基頭盾縫,後足刺型為5-6, 7-4, 5,長翅型雄蟲體翅長為3.4-3.6公厘,前翅長為2.53-2.7公厘,長翅型雌蟲體翅長為3.83-3.9公厘,前翅長為3公厘,雄蟲尾節小,尾突非常長,生殖節腹緣較背緣寬,楊具之陽莖細...
Agathidium alpestre整個背面黑色,腹面紅棕色,觸角為均一紅磚色,足紅棕色。翅鞘表面具微網狀構造,但頭部及前胸背板不具此構造;整個背面具有稀少的細小刻紋。前胸背板的刻點與頭部相同。翅鞘微較前胸背板窄,其長與寬相等。雄蟲後腿腿節具有亞端齒突。A. alpestre棲息於原始的闊葉林,茂盛的植被區以及沿著公路邊的殘骸與腐殖質。此外,原始的杉木林,落葉樹附近腐爛的樹皮及木頭。Agathidium alpestre與 A. furcatum、A. comptum 及A. egregium相同處在於雄蟲後腿節具有相對較小的亞末端齒突,與雄蟲交尾器形狀,但A. alpestre中後胸大小及...
Bubalus teilhardi Young 1932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德氏水牛是在1932年於楊鍾健和法國地質學家德日進的論文中所發表,以德氏之名乃是為彰顯德日進先生對中國古脊椎動物學研究的卓越貢獻。德氏水牛最早是在北京周口店第一地點所發現,後來在周口店第十三地點也有被發現的紀錄。 而在近二十年來,大陸浙江舟山群島及台灣澎湖群島海域附近,不斷地有漁民在這裡撈獲不少的哺乳動物化石,其中也有為數不少的德氏水牛化石標本。根據古生物學家的推測,德氏水牛原來是生活在北京周口店及淮河流域一帶。而在更新世時期,因海平面下降,使得當時的台灣與大陸東南沿海一度相連,使得其可以經由「陸橋」,而逐漸往南遷移。
Bubalus sp.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水牛為牛亞科中最常見,而且是體型屬於較大的一屬。種類繁多,大多分布於亞洲,在中國華北至華南地區皆有發現其化石的紀錄,而現生的種類則分布於淮河流域以南。 大致來說,一般的水牛化石研究,大多以牛角及頂骨作為分類鑑定的依據。依照角幹的長度及彎曲形狀、角心的橫切面形狀、左右兩側角與頂骨輪廓的形狀等等特徵,區分不同的種類。 共同的特徵為臉部細長、額骨較寬、上頷骨很高,臼齒為高冠齒,且牙齒的琺瑯質粗糙,厚度大,使得牙齒可以咀嚼較粗糙的食物而且比較耐用。
Globicephala macrorhynchus Gray 1846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短肢領航鯨生活在熱帶與亞熱帶附近的溫暖水域中,在太平洋裡,牠們的分布範圍北從日本與加州中部,南至澳洲東北方。牠的特徵是有著圓球型的頭部、結實且修長的身體、背鰭末端略呈圓形,與長肢領航鯨相當類似,其最大的差異在於胸鰭和體長的比例,短肢領航鯨的胸鰭約為體長的14-19﹪,較長肢領航鯨為短,但其並不容易分辨。 古生物學家是由牙齒的數目與頭骨的構造特徵來作為化石鑑定的依據,大致來說它的上下頜各有著七到九對的牙齒。而在台灣,漁民曾經在台灣海峽澎湖海溝附近的海域,撈獲短肢領航鯨化石的紀錄。
Palaeoloxodon sp. 古菱齒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菱齒象約存在更新世晚期生活,其活動範圍相當廣大,由華北地區至台灣地區,都有發現化石的紀錄。 這類大象具有既長且直的大門牙,體型碩大,高聳的背部脊椎神經棘,額骨大而向前突至鼻孔上方,形成一個屋簷狀橫脊。牙齒琺瑯質粗糙,褶曲強烈,厚度較大,臼齒齒板磨蝕略呈菱形,其上下頷最後一顆牙齒長度可達40cm以上。 近二十年來漁民在台灣的澎湖海溝撈獲了為數不少的古菱齒象化石,顯示它們曾經在此地度過一段繁盛的歲月。而今,繁華的景象早已不復在,古菱齒象所遺留既珍貴且豐富的化石遺骸,正是我們研究其演化史、探索古地理與古氣候環境變化、解開古菱齒象滅絕之謎的重要線索與證據。
Rana basaltica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頭骨三角形,長度較寬度為大。脊椎9個,第二脊椎有很強大的上副突,脛腓骨較股骨稍長。此蛙化石尚伴隨許多蝌蚪化石出現。 主要分布於中國大陸山東省臨朐山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