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3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45.957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驚弦之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驚弓之鳥」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戰國策.楚策四》載,戰國時代,齊、楚、燕、韓、趙、魏六國,決定聯合起來,以「合縱」政策對抗秦國,於是趙國派出使者魏加到楚去商談軍事結盟的事情。魏加見到楚相春申君,得知楚國要派臨武君當主將,魏加覺得他不是合適的人選,因為自己少時好射,便舉了一個關於射箭的例子:「從前魏國有一個射箭好手更羸,有一天他和魏王來到一座高臺的下面,仰頭看到天上的飛鳥,更羸就跟魏王說他可以只用弓不用箭,就把天上的飛鳥射下來。魏王不相信。過了一會兒,東方飛來一群雁,更羸把弓拉滿然後放掉,果真有一隻雁應聲墜落。魏王吃驚地問:『為什麼這樣可以把雁射下來?』更羸解釋說:『因為這是一隻...
居安慮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居安思危」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春秋時,有一次幾個諸侯國聯合攻打鄭國,鄭國人相當害怕,就準備禮物要去賄賂其中最大的晉國,用以求和。鄭國一共送了三名樂師,裝配齊全的兵車一百輛,各種樂器以及歌女十六人給晉國。晉國國君晉悼公看到後,非常高興,將半數的樂器與歌女賜給大臣魏絳,感謝他對國家的貢獻。但魏絳卻謝絕了晉悼公的贈禮,並藉此機會向悼公進諫說:「今天國家這樣的強盛,是因國君您的才能及眾臣的同心協力,我個人哪有什麼貢獻呢?但臣希望您在享樂的同時,不要忘了國家大事。《書經》裡有句話說:『處於安樂的時候,要想到危險可能隨時會出現。』這樣才能及早做防備,有了防備就不怕災難。我斗膽以這句話規勸您。...
鄭經建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鄭泰發生衝突,引發內鬨,鄭泰遭到鄭經幽禁而自殺,引發鄭泰弟弟鄭鳴駿率部眾降清。1663年10月,清軍聯合荷蘭部隊圍攻金門、廈門,鄭軍節節敗退。1664年3月,鄭經放棄閩南沿海各島,全面撤兵退守台澎。這次退守台灣,可說是正式所代表的男名抗清勢力的總撤退,不僅政經所管轄的部隊、官員都撤入台灣,明朝的縉紳遺老,也都隨鄭經來台,此批入台總人數約僅7000人左右。鄭經入台當年,旋即將東都改為東寧,並將原來的天興縣、萬年縣升為「州」。他說他不是不能戰,而是「不欲重苦沿海吾民,故效張仲堅遠絕扶餘,不與中土爭衡。」鄭經也自稱「東寧國王」...
合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時蘇秦倡導聯合楚、齊、燕、韓、趙、魏六國,共同抵抗秦國的政策。因六國地處南北,故名「合從」。《文選.賈誼.過秦論》:「以致天下之士,合從締交,相與為一。」《文選.孫楚.為石仲容與孫皓書》:「二邦合從,東西唱和。」也作「合縱」。
黃錦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黃錦樹(1967年-),生於馬來西亞柔佛州 ,臺灣著名的馬華作家。臺灣大學中文系畢業、淡江大學中文碩士、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博士。目前任教於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曾獲第十八屆中國時報文學獎小説首獎、第七屆聯合文學新人獎推薦獎等。 評價黃錦樹是馬來西亞六字輩的旅臺作家,筆鋒銳利。有「壞孩子」之稱的他,在還未出師時就已得罪了不少作家前輩,並且在批評時不留餘地。九零年代,由於黃錦樹的種種批評與論述,其中涉及馬華文學發展以及馬華文化現象的,在馬華社會中引起了不小的回響,有人為當時的這種連串反應統稱為「黃錦樹現象」。而「黃錦樹現象...
前事不忘,後事之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戰國時,晉國王室政權旁落到智伯、趙襄子、韓康子、魏桓子四家。其中智伯勢力最強、野心也最大,他為削弱其他三家勢力,假借晉君名義向各家索求一大筆土地,韓康子和魏桓子都依要求交出土地,只有趙襄子拒絕。智伯被拒絕後十分生氣,便聯合韓、魏兩家出兵攻打趙氏。趙襄子雖然在武力上處於劣勢,但靠著張孟談所獻的計策,讓智伯陷入苦戰,最後張孟談還說服韓、魏兩家改與趙氏合作,滅了智氏。在此役中,張孟談立下大功,趙襄子封給他許多土地和極高的官爵,不料張孟談卻因而要求辭官歸隱,襄子驚訝地問:「為君主立下大功的人,理應受此禮遇,這樣才能服眾啊!這也是先聖先賢們安定國家的...
公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多數人聯合署名的信函。
季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季季 季季,本名李瑞月,台灣省雲林縣人,一九四五年生。一九六三年省立虎尾女中畢業,放棄大學聯考參加救國團文學寫作研習隊,獲小說組比賽冠軍。一九六四年三月開始專業寫作,六位成為第一批皇冠基本作家。專業寫作十四年。一九八八年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畫」作家。一九七八年進入新聞界服務。曾任聯合報副刊組編輯;中國時報副刊組主任兼「人間」副刊主編;時報出版公司副總編輯;中國時報主筆。二00五年二月自中國時報退休。出版小說《屬於十七歲的》、《異鄉之死》、《石玉鐲》;散文《夜歌》、《攝氏20-25度》;傳記《休戀逝水—顧正秋回憶錄》...
阿曼蘇丹國(Sultanate of Oman)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瓦解冰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政,屢次與中央抗衡。景帝時,鼂錯建議削弱諸侯的勢力,被皇帝接納,因而引起各諸侯王的不滿。吳王劉濞遂聯合其他六個諸侯王起兵叛亂,一時間聲勢浩大,頗有威脅中央的氣勢。景帝派太尉周亞夫領軍平亂,沒有多久,這七國的軍隊就瓦解了,為首的吳王劉濞也遭到殺害。原本的七國大軍根本無法抵擋漢軍,因為他們都是烏合之眾。陳琳便用這事件來比喻曹軍的氣勢,有如當時的漢室天威震人,各路人馬都無法與之抗衡。文章中用「瓦解冰泮」,也就是「像瓦一樣破碎,像冰一樣融化」來形容七國軍隊的崩潰瓦解。後來「冰消瓦解」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崩潰、分裂。後亦用於比喻問題完全解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