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10.372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眾叛親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眾仲回答:「我只聽過以德服人,沒聽過以戰亂為手段可以讓人心悅誠服。以亂服人,就像要整理絲線卻不先找出頭緒,只會讓情況愈來愈糟。州吁這個人仗著強大的武力進行殘忍的征伐,總有眾人反叛,親信背離的一日,他的計謀顯然難以得逞。」後來,四國聯軍又再次出兵攻鄭,取得了勝利,但州吁並未因此而獲得百姓的愛戴,反而在不久後就被殺了,果真應驗了眾仲的預言:「眾叛親離,難以濟矣。」「眾叛親離」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被用來形容不得人心,處境孤立。
一知半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出處2 解釋3 故事內容4 相似、相反詞4.1 同義詞4.2 反義詞5 例句 出處南宋嚴羽滄浪詩話:「有透徹之悟,有一知半解之悟。」語譯:有透徹的領悟,也有了事不夠透徹的領悟。 解釋意指了解不夠透徹 故事內容無。 相似、相反詞 同義詞無。 反義詞瞭若指掌、融會貫通、心領神會 例句這個問題他解說了半天,我仍是一知半解,毫無頭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7.頭緒。如:「說了半天,還摸不著邊兒。」
七嘴八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馮惟敏〈仙桂引.想當年怕盤弄這條蛇〉曲(據《海浮山堂詞稿.卷二》引)想當年怕盤弄這條蛇,笑往事都看成一夢蝶,覷行蹤恰便似風中葉。好功名少了半截,早抽身省去巴竭。猛想起冷清清竹籬茅舍,翠巍巍1>青山綠野,靜沉沉洞府岩穴。 靜沉沉洞府岩穴,收拾起萬緒千頭1>,脫離了七嘴八舌。只俺這皓首南來,看了那黃河東去,急回頭紅日西斜。鬧攘攘閑是非誰人待惹,急煎煎惡思量那會周折。不看眉睫,不下鍬。俺如今還待要順水推船,又只怕留不住下阪行車。 〔注解〕 (1) 巍巍:崇高雄偉的樣子。 (2) 萬緒千頭:形容事情繁多,頭緒紛亂。見「千頭萬緒」。
治絲益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整理絲線時,不先找出頭緒,以致越理越亂。比喻行事不得要領,反而越做越糟。也作「治絲而棼」。
千頭萬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事情繁多,頭緒紛亂。宋.葛長庚〈永遇樂.銀月淒涼〉詞:「尋思往事,千頭萬緒,回首誚如夢裡。」《兒女英雄傳》第一九回:「一時左思右想,千頭萬緒,倒大大的為起難來。」也作「千端萬緒」。
綱舉目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矣。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韓非子.外儲說右下》、漢.鄭玄〈詩譜序〉。 (2) 紀:絲的頭緒、條理。 (3) 綱:維繫網的粗繩。 (4) 目:網的孔眼。〔參考資料〕 ■《韓非子.外儲說右下》搖木者一一攝其葉,則勞而不遍,左右拊其本,而葉遍搖矣。臨淵而搖木,鳥驚而高,魚恐而下。善張網者,引其綱,不一一攝萬目而後得。一一攝萬目而後得,則是勞而難,引其綱而魚已囊矣。故吏者,民之本綱者也,故聖人治吏不治民。■漢.鄭玄〈詩譜序〉(據《詩經.卷首》引)欲知源流清濁之所處,則循其上下而省之;欲知風化芳臭氣澤之所及,則傍行而觀之。此詩之大綱也。舉一綱而萬目張,解一卷而眾篇明,於力則鮮,於思則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頭緒、際崖。如:「端倪」。《莊子.秋水》:「又何以知毫末之足以定至細之倪。」唐.韓愈〈南海神廟碑〉:「乾端坤倪,軒豁呈露。」
端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事情的頭緒。《莊子.大宗師》:「反覆終始,不知端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絲的頭緒。《淮南子.泰族》:「繭之性為絲,然非得工女煮以熱湯而抽其統紀,則不能成絲。」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