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31.261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蕭牆之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崩離析」。 (4) 干戈:比喻兵事、戰亂。 (5) 季孫:春秋時魯國大夫世家,與孟孫、叔孫並稱「三桓」,掌握魯國實權。 (6) 顓臾:魯國境內一附庸國,故城在今山東省蒙陰縣西北。顓,音ㄓㄨㄢ。 (7) 蕭牆:蕭,肅敬。牆,指屏風。古代君臣相見的禮節,到屏風之處而更加肅敬。故以蕭牆比喻內部或至近之地。
三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春秋時魯國孟孫、叔孫、季孫三公族。《論語.八佾》:「三家者以雍徹。」三國魏.何晏.集解:「三家謂仲孫、叔孫、季孫。」參見「三桓」條。
分崩蕩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分裂瓦解。 (4) 干戈:比喻兵事、戰亂。 (5) 季孫:春秋時魯國大夫世家,與孟孫、叔孫並稱「三桓」,掌握魯國實權。 (6) 顓臾:魯國境內一附庸國,故城在今山東省蒙陰縣西北。顓,音ㄓㄨㄢ。 (7) 蕭牆:蕭,肅敬。牆,指屏風。古代君臣相見的禮節,到屏風之處而更加肅敬。故以蕭牆比喻內部或至近之地。
禍稔蕭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崩離析」。 (4) 干戈:比喻兵事、戰亂。 (5) 季孫:春秋時魯國大夫世家,與孟孫、叔孫並稱「三桓」,掌握魯國實權。 (6) 顓臾:魯國境內一附庸國,故城在今山東省蒙陰縣西北。顓,音ㄓㄨㄢ。 (7) 蕭牆:蕭,肅敬。牆,指屏風。古代君臣相見的禮節,到屏風之處而更加肅敬。故以蕭牆比喻內部或至近之地。
亂作蕭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崩離析」。 (4) 干戈:比喻兵事、戰亂。 (5) 季孫:春秋時魯國大夫世家,與孟孫、叔孫並稱「三桓」,掌握魯國實權。 (6) 顓臾:魯國境內一附庸國,故城在今山東省蒙陰縣西北。顓,音ㄓㄨㄢ。 (7) 蕭牆:蕭,肅敬。牆,指屏風。古代君臣相見的禮節,到屏風之處而更加肅敬。故以蕭牆比喻內部或至近之地。
禍生蕭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崩離析」。 (4) 干戈:比喻兵事、戰亂。 (5) 季孫:春秋時魯國大夫世家,與孟孫、叔孫並稱「三桓」,掌握魯國實權。 (6) 顓臾:魯國境內一附庸國,故城在今山東省蒙陰縣西北。顓,音ㄓㄨㄢ。 (7) 蕭牆:蕭,肅敬。牆,指屏風。古代君臣相見的禮節,到屏風之處而更加肅敬。故以蕭牆比喻內部或至近之地。
禍興蕭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崩離析」。 (4) 干戈:比喻兵事、戰亂。 (5) 季孫:春秋時魯國大夫世家,與孟孫、叔孫並稱「三桓」,掌握魯國實權。 (6) 顓臾:魯國境內一附庸國,故城在今山東省蒙陰縣西北。顓,音ㄓㄨㄢ。 (7) 蕭牆:蕭,肅敬。牆,指屏風。古代君臣相見的禮節,到屏風之處而更加肅敬。故以蕭牆比喻內部或至近之地。
釁發蕭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崩離析」。 (4) 干戈:比喻兵事、戰亂。 (5) 季孫:春秋時魯國大夫世家,與孟孫、叔孫並稱「三桓」,掌握魯國實權。 (6) 顓臾:魯國境內一附庸國,故城在今山東省蒙陰縣西北。顓,音ㄓㄨㄢ。 (7) 蕭牆:蕭,肅敬。牆,指屏風。古代君臣相見的禮節,到屏風之處而更加肅敬。故以蕭牆比喻內部或至近之地。
如釋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如釋重負」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春秋魯國的國君昭公,是襄公的庶子,年紀輕輕的就即位了,但卻整天嬉戲無度,沒有把心思放在國事的治理上,昏庸無能。魯國的實際權力,掌握在魯公的家族三桓(季孫氏、叔孫氏、孟孫氏)手中,其中又以季孫氏的權力最大。昭公二十五年時,三桓聯合出兵攻伐昭公,昭公逃奔到齊國。後來又到了晉國,晉君把他安置在乾侯這個地方,一直到三十二年死亡,魯國幾乎七年沒有國君。當初昭公在出走時,先居於鄆城,仍然不能改德修行,使得鄆城上下的人也都因此潰亂。因此《穀梁傳》形容昭公離開鄆城出奔到晉國,對鄆城的人民來說,好像放下了一個沉重的負擔一樣。後來「如釋重負」被用來形容像放下重擔那樣輕鬆...
陽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字貨,春秋魯人,生卒年不詳,為季氏家臣。事季平子,平子卒,虎遂專政,欲去三桓,後魯師伐之,虎出奔齊,復奔晉。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