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0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口口聲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停的陳述、表白或把某一說法經常掛在嘴邊。《儒林外史》第一二回:「後面領著一個雄赳赳的人,口口聲聲要會三老爺、四老爺。」《紅樓夢》第二九回:「口口聲聲說,從今以後,再不見張道士了。」
一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點兒、少數。《醒世恆言.卷九.陳多壽生死夫妻》:「先敘了兒子病勢如何的利害,次敘著朱親家夫婦如何的抱怨。這句話,王三老卻也聞之一二。」《紅樓夢》第七回:「讀書一事,也必須有一二知己為伴,時常大家討論,纔能進益。」
白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無關緊要的事。《醒世恆言.卷九.陳多壽生死夫妻》:「王三老正在門首,同幾個老人家閒坐白話。」
大逆無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大逆不道」之典源,提供參考。 #《史記.卷八.高祖本紀》1>三月,漢王從臨晉渡,魏王豹將兵從。下河內,虜殷王,置河內郡。南渡平陰津,至雒陽。新城三老董公遮說漢王以義帝死故。漢王聞之,袒而大哭。遂為義帝發喪,臨三日。發使者告諸侯曰:「天下共立義帝2>,北面3>事之。今項羽4>放殺義帝於江南,大逆無道。寡人親為發喪,諸侯皆縞素。悉發關內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漢以下,願從諸侯王擊楚之殺義帝者。」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漢書.卷八.宣帝紀》。 (2) 義帝:指楚懷王。項羽假裝尊崇懷王為義帝,實則根本不聽從懷王命令。 (3) 北面:古時臣子面向北方朝見天子,故以北面代稱臣子。 ...
獨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志節高尚,不隨俗浮沉。《漢書.卷六.武帝紀》:「諭三老弟以為民師,舉獨行之君子,徵詣行在所。」《晉書.卷五六.列傳.孫楚》:「舉獨行君子可惇風厲俗者。」
中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等的歲數。古時將人的壽命分為上、中、下三段。中壽,或謂一百歲,或謂九十歲,或謂八十歲,或謂七十歲,或謂六十歲。《左傳.僖公三十二年》:「爾何知中壽」句下唐.孔穎達.正義:「上壽百二十歲,中壽百,下壽八十。」《左傳.昭公三年》:「公聚朽蠹,而三老凍餒。」句下晉.杜預.注:「三老謂上壽、中壽、下壽,皆八十已上。」唐.孔穎達.正義:「上壽百年以上,中壽九十以上,下壽八十以上。」《莊子.盜跖》:「人上壽百歲,中壽八十,下壽六十。」《呂氏春秋.孟冬紀.安死》:「人之壽,久之不過百,中壽不過六十。」《淮南子.原道》:「凡人中壽七十歲。」
朽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腐朽生蟲的糧食、木材。《左傳.昭公三年》:「公聚朽蠹,而三老凍餒。」唐.韓愈〈題木居士〉詩二首之二:「朽蠹不勝刀鋸力,匠人雖巧欲何如。」
不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忠誠、不忠心。漢.司馬相如〈喻巴蜀檄〉:「因數之以不忠死亡之罪,讓三老孝悌以不教誨之過。」《三國演義》第五三回:「食其祿而殺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獻其地,是不義也。」
梅曾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二十九年告歸,主揚州書院講席。咸豐三年(1853),太平軍克南京傳說梅曾亮適在城中,曾受禮遇,尊為「三老五更」。後輾轉至清江,館於江南河道總督楊以增署,不久去世章太炎有《 書梅伯言事 》考證此事,指出吳敏樹為伯言誄辭,已「以名高」為嘲,以「卒於顛倒」為詬。 著作《 柏梘山房集 》31卷 觀點其生在封建制度解體之時,主張「文章之事莫大乎因時」,曾寫出《 與陸立夫書 》、《上某公書》等關心鴉片戰爭的佳作,與經世派遙相呼應但他以官僚鎮壓「悍民」與「督糧」方法不同為喻,說明「當時」是要桐城派更切實地維護封建統治,跟曾國藩後來提倡...
講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泛指傳授學識或技藝的人。《續漢書志.第四.禮儀志上》:「養三老、五更之儀,先吉日,司徒上太傅若講師故三公人名,用其德行年耆高者一人為老,次一人為更也。」《文獻通考.自序》:「然其義則非儒宗講師不能明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