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信口開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加思索的隨意亂說。元.張養浩〈新水令.急流中勇退不爭多套.離亭宴煞〉:「非是俺全身遠害,免教人信口開喝。」也作「信口開合」、「信口開河」。
信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加思索的隨意揮筆。宋.蘇軾〈答陳季常書〉:「自山中歸來,燈下裁答,信筆而書,紙盡乃已。」清.趙翼《甌北詩話.卷一一.黃山谷詩》:「東坡隨物賦形,信筆揮灑,不拘一格,故雖瀾翻不窮,而不見有矜心作意之處。」
脫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加思索,順口說出。《文明小史》第八回:「至少亦有一半看熟在肚裡,不然怎麼能夠脫口而出呢?」
看景生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活,並說:「青龍白虎請他到天上赴宴。」趙江梅聽了,覺得「這廝便見景生情信口謅」,意指牛璘只是隨機應變不加思索隨口亂說。後來「見景生情」被用來比喻隨機應變。
口舌之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口順而不加思索的耍嘴皮子。如:「他貪圖口舌之便,狠狠的數落了她一番。」也作「口舌之快」。
信口胡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加思索的隨意亂說。《紅樓夢》第一九回:「那原是我小時不知天高地厚,信口胡說,如今再不敢說了。」
耳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但憑聽聞而不加思索的學問。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呼高年為富有春秋,皆耳學之過也。」
訊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加思索即隨口說話。《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宦門子弟錯立身.第十二出》:「訊口胡應和,譯話吃不過。」
信嘴胡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加思索的隨口亂說。《紅樓夢》第二二回:「大正月裡,少信嘴胡說。」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