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30.303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蘇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上樞密韓太尉書〉;23歲舉直言極諫科時,因其〈御試制科策〉中指斥仁宗歌舞飲酒,優遊無度,不問朝政,不恤民情,以出言不遜被列為下等,授商州(今陝西商縣)軍事推官;神宗即位,反對青苗法,認為地方官吏從中漁利,因而上書建議,得罪王安石,出為河南府(今河南洛陽市)推官。元豐元年(1078)蘇軾因為作詩譏諷時政獲罪,幾至於死,轍上書請求以自己的官職為兄贖罪,被貶為筠州(今江西省高安縣)監鹽酒稅。元佑元年(1086)宋哲宗即位,司馬光等舊黨人士當權,廢新法,召蘇轍入京為司諫,時年48。紹聖元年(1094),新黨又得勢,於是蘇轍屢遭...
窮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貧困缺乏。《左傳.文公十八年》:「不分孤寡,不恤窮匱。」《三國志.卷六一.吳書.陸凱傳》:「揚土百姓,泝流供給,以為患苦,又政事多謬,黎元窮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寡婦。《左傳.昭公二十四年》:「嫠不恤其緯,而憂宗周之隕。」晉.杜預.注:「嫠,寡婦也。」《後漢書.卷八一.獨行傳.劉翊傳》:「鄉族貧者,死亡則為具殯葬,嫠獨則助營妻娶。」
驕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既傲慢又奢侈。《史記.卷九九.劉敬傳》:「不欲依阻險,令後世驕奢以虐民也。」《三國演義》第二一回:「紹弟袁術在淮南驕奢過度,不恤軍民,眾皆背反。」
植黨營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樹立黨羽,以謀求私利。清.黃宗羲〈子劉子行狀〉:「一身之廉恥既不恤,又奚有異日立殿廷爭可否?其為植黨營私,欺君罔上,有必至者。」《兒女英雄傳》第三四回:「一邊是一味地向家庭植黨營私,去作那罔人勾當。」
一倡百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人提倡,百人附和。比喻響應附和的人很多。語本漢.桓寬《鹽鐵論.結和》:「人罷極而主不恤,國內潰而上不知,是以一夫倡而天下和。」也作「一唱百和」。
嫠憂宗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寡婦不憂愁自己紡織的緯紗,而擔心周王朝的宗廟社稷,怕國亡禍己。典出《左傳.昭公二十四年》:「抑人有言曰:『嫠不恤其緯,而憂宗周之損,為將及焉。』」後比喻人憂國而忘身。也作「嫠不恤緯」、「嫠緯之憂」。
移天易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當時喋喋3>,莫敢先唱4>。公蒙犯矢石,躬貫甲胄,攻圍陷陣,得濟今日。計功行封,事殷未遍。三臺納言不恤王事,賞報稽緩,責不在府。讒言僭逆,當共誅討,虛承偽書,令公就第。漢魏以來,王侯就第寧有得保妻子者乎!議者可斬。」於是百官震悚,無不失色。 〔注解〕 (1) 趙庶人:司馬倫(?∼西元301),字子彝,西晉河內溫人,司馬懿之子。司馬炎稱帝,封琅邪郡王,後改封趙王。惠帝時遷征西將軍,鎮關中。氐羌反叛,徵還京師,尋拜車騎將軍、太子太傅。後納親信孫秀之言,待賈后殺太子,矯詔廢后,斬殺多位大臣,自命為相國,據兵權,驅惠帝,僭即帝位。齊王冏等起兵討之,兵敗,貶為庶人,後遭賜死。 (2) 孫秀:?∼西...
冰散瓦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非有孔、墨、曾子之賢,陶朱、猗頓之富也,然起窮巷,奮棘矜,偏袒大呼而天下從風,此其故何也?由民困而主不恤,下怨而上不知(也),俗已亂而政不脩,此三者陳涉之所以為資也。是之謂土崩。故曰天下之患在於土崩。何謂瓦解?吳2>、楚3>、齊4>、趙5>之兵是也。七國謀為大逆,號皆稱萬乘之君,帶甲數十萬,威足以嚴其境內,財足以勸其士民,然不能西攘尺寸之地而身為禽於中原者,此其故何也?非權輕於匹夫而兵弱於陳涉也,當是之時,先帝之德澤未衰而安土樂俗之民眾,故諸侯無境外之助。此之謂瓦解,故曰天下之患不在瓦解。由是觀之,天下誠有土崩之勢,雖布衣窮處之士或首惡而危海內,陳涉是也。況三晉之君或存乎!天下雖未有大治也,誠...
千轉萬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記.卷八四.屈原賈生列傳.賈誼》。 (2) 周穆王:姓姬名滿,昭王之子,生卒年不詳。年過五十即位,不恤國事,得八駿馬西遊,樂而忘返,國幾為徐偃王所乘。急歸,使楚滅徐。後拒諫而征犬戎,荒服者從此不至。在位五十五年崩,諡曰穆。 (3) 西極:西邊的盡頭,指西方極遠的地方。 (4) 化人:有幻術或道術的人。 (5) 貫:穿透。 (6) 礙:阻礙。 ◎2《列子.湯問》周穆王西巡狩,越崑崙,不至弇山。反還,未及中國,道有獻工人名偃師,穆王薦之,問曰:「若有何能?」偃師曰:「臣唯命所試。然臣已有所造,願王先觀之。」穆王曰:「日以俱來,吾與若俱觀之。」越日偃師謁見王。王薦之,曰:「若與偕來者何人邪...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