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0.498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織布時用梭穿織的橫紗或編織物的橫線。《左傳.昭公二十四年》:「嫠不恤其緯,而憂宗周之隕。」南朝梁.劉孝威〈鄀縣遇見人織率爾寄婦詩〉:「經稀疑杼澀,緯斷恨絲輕。」
舉棋不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衛獻公自夷儀使與甯喜言,甯喜許之。大叔文子聞之,曰:「烏乎!《詩》所謂『我躬不說,皇恤我後者。』甯子可謂不恤其後矣。將可乎哉?殆必不可。君子之行,思其終也,思其復也。《書》曰:『慎始而敬終,終以不困。』《詩》曰:『夙夜匪解,以事一人。』今甯子1>視君不如弈棋,其何以免乎?弈者舉棋不定,不勝其耦2>,而況置君而弗定乎?必不免矣。九世之卿族,一舉而滅之,可哀也哉!」 〔注解〕 (1) 甯子:甯喜,春秋衛國人,生卒年不詳。甯,音ㄋ|ㄥˋ。 (2) 耦:音ㄡˇ,指下棋的對手。
蠢蠢欲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左傳.昭公二十四年》鄭伯如晉,子大叔相,見范獻子。獻子曰:「若王室何?」對曰:「老夫其國家不能恤1>,敢及王室!抑2>人亦有言曰:『嫠不恤其緯3>,而憂宗周之隕,為將及焉!』今王室實蠢蠢4>焉,吾小國懼矣。然大國之憂也,吾儕何知焉?吾子其早圖之,《詩》曰:『缾之罄矣,惟罍之恥。』王室之不寧,晉之恥也。」獻子懼,而與宣子圖之,乃徵會於諸侯,期以明年。 〔注解〕 (1) 恤:音ㄒㄩˋ,憂慮。 (2) 抑:不過。 (3) 嫠不恤其緯,而憂宗周之隕:寡婦不憂慮自己紡織的緯紗,而掛念王朝的隕滅。比喻忘身憂國。嫠,音ㄌ|ˊ,寡婦。宗周,指周王朝。因周為所封諸侯國之宗主國,故名。 (4) 蠢蠢: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營求、謀求。如:「徇私」。《史記.卷七.項羽本紀》:「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
千變萬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記.卷八四.屈原賈生列傳.賈誼》。 (2) 周穆王:姓姬名滿,昭王之子,生卒年不詳。年過五十即位,不恤國事,得八駿馬西遊,樂而忘返,國幾為徐偃王所乘。急歸,使楚滅徐。後拒諫而征犬戎,荒服者從此不至。在位五十五年崩,諡曰穆。 (3) 西極:西邊的盡頭,指西方極遠的地方。 (4) 化人:有幻術或道術的人。 (5) 貫:穿透。 (6) 礙:阻礙。 ◎2《列子.湯問》周穆王西巡狩,越崑崙,不至弇山。反還,未及中國,道有獻工人名偃師,穆王薦之,問曰:「若有何能?」偃師曰:「臣唯命所試。然臣已有所造,願王先觀之。」穆王曰:「日以俱來,吾與若俱觀之。」越日偃師謁見王。王薦之,曰:「若與偕來者何人邪...
兩全其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元.陳天祥〈論盧世榮姦邪狀〉(據《元文類.卷一四》引)1>竊惟御史臺受國家腹心之寄,為朝廷耳目之司,選置官僚,扶持國政,肅清風憲,鎮遏姦邪。卑職等在內外百司之間,伺察非違,知無不糾,非於人有宿讎私怨,而懷報復之心也。……今盧世榮欲以一歲之期,將致十年之積,危萬民之命,易一己之榮。廣邀增羨之功,不恤顛連之患,期錙銖之悉取,帥上下以交征。視民如讎,為國歛怨。……宜將本人移置他處,量與一職,待其行事果異於前,治政實有成效,然後陞用,未以為遲。不使驟專非分之任,無令致有橫侈之權,則朝廷無將來後悔之患,本人無阿合馬喪家之禍。君父臣子之間,上下兩全其美,非惟國家之幸,實亦本人之大幸也。 〔注解〕 (...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招致。《左傳.昭公二十六年》:「毋速天罰,赦圖不穀。」《國語.楚語下》:「是之不恤,而蓄聚不厭,其速怨於民多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後裔。《左傳.襄公二十九年》:「晉國不恤周宗之闕,而夏肄是屏。」
兵連禍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若禍結兵連,豈得中休?」 02.清.王夫之《讀通鑑論.卷二六.唐武宗》:「德裕苟且以成一時之功,曾不恤禍結兵連之無日。習之難化,豈在河朔哉?」 參考詞語︰兵連眾結注音︰ㄅ|ㄥ ㄌ|ㄢˊ ㄓㄨㄥˋ ㄐ|ㄝˊ漢語拼音︰bīng lián zhòng jié釋義︰猶「兵連禍結」。見「兵連禍結」條。 01.《三國志.卷八.魏書.二公孫陶四張傳.陶謙》裴松之注引《吳書》:「雖悔往者之迷謬,思奉教於今日,然兵連眾結,鋒鏑布野,恐一朝解散,夕見係虜,是以阻兵屯據,欲止而不敢散也。」
土崩瓦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非有孔、墨、曾子之賢,陶朱、猗頓之富也,然起窮巷,奮棘矜,偏袒大呼而天下從風,此其故何也?由民困而主不恤,下怨而上不知(也),俗已亂而政不脩,此三者陳涉之所以為資也。是之謂土崩。故曰天下之患在於土崩。何謂瓦解?吳2>、楚3>、齊4>、趙5>之兵是也。七國謀為大逆,號皆稱萬乘之君,帶甲數十萬,威足以嚴其境內,財足以勸其士民,然不能西攘尺寸之地而身為禽於中原者,此其故何也?非權輕於匹夫而兵弱於陳涉也,當是之時,先帝之德澤未衰而安土樂俗之民眾,故諸侯無境外之助。此之謂瓦解,故曰天下之患不在瓦解。由是觀之,天下誠有土崩之勢,雖布衣窮處之士或首惡而危海內,陳涉是也。況三晉之君或存乎!天下雖未有大治也,誠...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