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573.751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好為人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移樽就教、不恥下問
罪不容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孟子是戰國時代的思想家,他提倡儒家學說,重仁義、輕功利,所以曾說:「孔子的弟子冉求曾為季康的家臣,但他非但沒有使季康的德行更好,反而幫著他加重人民的賦稅,氣得孔子跟其他弟子說:『冉求不是我的學生,你們可以敲鼓宣佈他的罪狀,對他加以指責。』由此看來,在上位者不行仁道,下屬還替他求富,是孔子所不恥的。更何況是替他打仗,為爭奪土地、城池,到處殺人,這樣即使是一死都不能抵免罪過。」後來「罪不容誅」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罪大惡極。
宗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行事的目的所在。如:「革命宗旨」。《老殘遊記》第七回:「閣下既不恥下問,弟先須請宗旨何如。」
小懲大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易經.繫辭下》:「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不見利不勸,不威不懲;小懲而大誡,此小人之福也。」意謂受到小懲罰,而有大警誡的作用,可免將來再重犯過錯。《魏書.卷九七.島夷桓玄傳》:「猶冀玄當洗濯胸腑,小懲大誡,而狼心弗革,悖慢愈甚,割據江湘,擅威荊郢。」也作「小懲大戒」。
詢於芻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芻蕘,割草砍柴的人。詢於芻蕘指向割草砍柴的人詢問請教。謂不恥下問。《詩經.大雅.板》:「先民有言,詢於芻蕘。」
如蟻附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像螞蟻附著在有羶味的東西上。比喻趨炎附勢或臭味相投的人追逐名利的骯髒行為。如:「他對老闆巴結諂媚,如蟻附羶,早已為眾人所不齒。」
多聞闕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雖然博學多聞,遇到不懂的地方,仍須存疑。語出《論語.為政》:「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後泛指謙虛謹慎的學習態度。《新唐書.卷一六二.獨孤及傳》:「然則多聞闕疑,不恥下問,聖人之心也。」
小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無德智修養、人格卑劣的人。《易經.繫辭下》:「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不見利不勸,不威不懲,小懲而大誡,此小人之福也。」《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
好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喜歡學習。《論語.公冶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宋.歐陽修《歸田錄》卷二:「皇親有好學者,宛轉致之。」
士大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舊稱在職居官的人。《周禮.冬官考工記》:「坐而論道,謂之王公;作而行之,謂之士大夫。」唐.韓愈〈師說〉:「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