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02.078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淹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緩慢。《魏書.卷六四.郭祚傳》:「雖斷決淹留,號為煩緩,然士女懷其德澤,于今思之。」
游魚得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曰:「漢室傾頹,姦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獗)〔蹶〕,至于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
書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文字。《易經.繫辭下》:「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資治通鑑.卷一一一.晉紀三十三.安帝隆安三年》:「珪曰:『書籍凡有幾何,如何可集?』對曰:『自書契以來,世有滋益,以至于今,不可勝計。苟人主所好,何憂不集。』」
修文偃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偃武修文」。見「偃武修文」條。01.《隋書.卷四八.楊素列傳》:「我有隋之御天下也,于今二十有四年,雖復外夷侵叛,而內難不作,修文偃武,四海晏然。」02.《三國演義》第九八回:「陛下初登寶位,未可動兵。只宜修文偃武,增設學校,以安民心。」 
如魚似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曰:「漢室傾頹,姦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獗)〔蹶〕,至于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
白璧青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白璧,潔白無瑕的玉,比喻清白的人。青蠅,蒼蠅,比喻卑劣佞人。白璧青蠅語本唐.陳子昂〈宴胡楚真禁所〉詩:「人生固有命,天道信無言,青蠅一相點,白璧遂成冤。」比喻善惡忠佞。《群音類選.官腔類.卷九.龍泉記.賞菊聞報》:「為臣子莫貴忠和孝,繼美于今有鳳毛,白璧青蠅何足較。」
少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年幼的時候。《文選.曹植.與楊德祖書》:「僕少小好為文章,迄至于今二十有五年矣。」唐.賀知章〈回鄉偶書〉詩二首之一:「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難改鬢毛衰。」
魚水相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曰:「漢室傾頹,姦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獗)〔蹶〕,至于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
猶魚得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曰:「漢室傾頹,姦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獗)〔蹶〕,至于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
深思遠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史記.卷七二.穰侯列傳》夫輕背楚、趙之兵,陵七仞之城,戰三十萬之眾,而志必舉之,臣以為自天地始分以至于今,未嘗有者也。攻而不拔,秦兵必罷,陶邑必亡,則前功必弃矣。今魏氏方疑,可以少割收也。願君逮楚、趙之兵未至於梁,亟以少割收魏。魏方疑而得以少割為利,必欲之,則君得所欲矣。楚、趙怒於魏之先己也,必爭事秦,從以此散,而君後擇焉。且君之得地豈必以兵哉!割晉國,秦兵不攻,而魏必效絳安邑。又為陶開兩道,幾盡故宋,衛必效單父。秦1>兵可全,而君制之,何索2>而不得,何為而不成!願君熟慮之而無行危3>。 〔注解〕 (1) 秦:戰國時秦國。周孝王封伯益之後於秦,約今甘肅省天水縣。莊公時徙居大丘,今之陝西省興...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