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法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母武則天喪母,因皇室信教甚篤,武后乃欲捨宅為太原寺,並度僧以樹福田,於是高宗下令法藏剃度出家為太原寺住持。法藏極受武則天賞識,且於剃度後四年或賜號為賢首,並多次奉敕主講《華嚴經》,在武周時,華嚴宗成一大宗派。法藏出身官宦之家,與政治淵源甚深,曾先後為高宗、武則天、中宗、睿宗及玄宗說法,故有「五帝門師」之稱。法藏生活優裕,名重一時,主要致力於講道及著作。華嚴宗以五臺山為宣教中心,其說對後世宋學的成立以及禪宗思想的形成極有影響。 著作著有《探玄記》、《五教章》、《起信論義記》、《華嚴經傳記》凡三十餘部,六十多卷。見吳臻《中國...
少林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少林寺,是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南省登封市嵩山五乳峰下的一座佛寺,由於其座落於嵩山腹地少室山的茂密叢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始建於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距今1500餘年。少林寺是漢傳佛教的禪宗祖庭,號稱「天下第一名剎」。少林寺因其歷代少林武僧潛心研創和不斷發展的少林功夫而名揚天下,有 「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之說。少林寺在文化意義上早已超脫佛寺建築藝術本身,以少林功夫的武學國粹為代表,涵蓋禪、意、藝、醫的少林文化是華夏文明的傑出代表和瑰寶。作為中華文化的一個鮮明符號,少林寺在中國對外交流中佔據重要地位,少林文化遠播四海、廣植福田,少林弟子遍布五洲,少林寺以其獨特的價值與魅力吸引著...
師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同一師門比自己年紀小或受業晚的男子。《水滸傳》第五回:「我有一個師弟,見在東京大相國寺住持。」
兩腿發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受驚懼而兩腿無力,站不起來的樣子。如:「當警方制住持槍歹徒時,劫後餘生的人質仍嚇得兩腿發軟,全身顫抖不已。」
討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求人寬恕而不責罰。《京本通俗小說.菩薩蠻》:「連忙入城,去傳法寺,央住持高大惠長老同到府中,與可常討饒。」《儒林外史》第六回:「如今自知理虧,還不過來向嚴老爺跟前磕頭討饒!」
常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1)永存。《大乘大義章.卷上》:「法性者,有佛、無佛常住不壞。」(2)解脫的境界。《南齊書.卷五四.高逸傳.顧歡傳》:「此非所歸,歸在常住。」(3)寺院或僧人的用具。唐.馮翊《桂苑叢談.太尉朱崖辯獄》:「太尉朱崖出鎮浙右,有甘露知主事者訴交代得常住什物,被前主事隱用卻常住金若干兩。」《水滸傳》第六回:「只因是十方常住,被一個雲遊和尚引著一個道人來此住持,把常住有的沒的都毀壞。」
知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人名。(西元960~1020)北宋高僧,俗姓金,字約言,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幼年出家為僧,精研律典和天台宗教義。淳化二年(西元991)受請住持四明祥符寺,廣弘天台宗教法,學徒雲集。至道元年(西元995)移居保恩院。大中祥符六年(西元1013)創設念佛施戒會,結合僧俗萬餘人同修念佛、發菩提心。從唐會昌毀佛以來,天台宗漸趨衰微,至知禮天台宗始蔚然中興。著有《十不二門指要鈔》二卷、《四明十義書》二卷等傳世,著名弟子有尚賢、本如、梵臻等。
小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道士的自稱。《水滸傳》第一回:「小道自來住持本宮三十餘年,也只聽聞。」《紅樓夢》第二九回:「看著小道是八十多歲的人,托老太太的福,倒也健壯。」
小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沙彌,或出家人自稱的謙辭。宋.黃庭堅〈題默軒和遵老〉詩:「松風佳客共,茶夢小僧圓。」元.張國賓《合汗衫》第三折:「小僧相國寺住持長老也。」
印光法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生,與他的語言、文字一樣,平直無奇、質樸無華。他生前座下皈依的在家弟子不下十萬,但是他一生不任寺廟住持,不收剃度徒弟,不募捐化緣。著名教育家、文學家葉聖陶曾經在上海拜見過印光法師,撰有「兩法師」一文。葉不是佛教徒,但他在文章中說道「這位老人在宗教界的地位崇高極了」(1)。事實確實如此,在大師離去半個世紀之後的今天,我們讀他的《文鈔》,猶凜凜然,生氣蓬勃,常為其精闢卓越的見解、正直坦蕩的襟懷而肅然起敬,感歎不止,何況當時親識其面的人呢!大師在宗教界的崇高地位來自於他的崇高思想和他對近代佛教所作出的巨大貢獻。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