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34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燦爛奪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光彩美麗,十分耀眼。如:「元宵佳節,一片燈海,顯得燦爛奪目。」
愁眉不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明.沈璟《義俠記》第一五齣:「且喜母親貴體痊安,只是愁眉不展,今夜中秋佳節,請母親閒步玩月,以遣悶懷。」
秋水伊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面對景物思念情人。語本《詩經.秦風.蒹葭》。[例]每逢中秋佳節,秋水伊人的情思,往往令他徹夜難眠。
觸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因外界的事物或情景而引發內心的感觸。如:「每逢佳節,倍加觸動遊子思鄉之情。」
中秋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二、走月亮2.3 三、偷瓜菜2.4 四、吃月餅2.5 五、吃柚子3 相關連結 起源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 唐朝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爲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與元旦齊名,成爲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根據我國的曆法,農曆八月在秋季中間,爲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爲“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中...
每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凡是遇到。唐.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異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外地、他鄉。[例]身在異鄉的遊子,每逢佳節總是格外思念親人。
完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完婚。元.無名氏《雲窗夢》第四折:「人間天上,方便第一,就著這筵席,與狀元兩口兒,今日完成,夫婦團圓,您意下如何?」《二刻拍案驚奇》卷三:「你這饞樣的新郎,明日是中秋佳節,我攛掇孺人就完成了罷,等甚麼日子!」
遍地開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好事普遍流傳、蓬勃發展。如:「普天同樂當佳節,遍地開花祝百年。」
張燈結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掛著燈籠,結著彩球、彩帶。形容喜慶的景象。《三國演義》第六九回:「告諭城內居民,盡張燈結彩,慶賞佳節。」也作「挂燈結綵」、「掛燈結彩」、「懸燈結彩」、「張燈掛彩」。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