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88.687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婓婓:來來往往的樣子。《說文解字.女部》:「往來婓婓也。」清.段玉裁.注:「〈小雅〉毛傳曰:『騑騑行不止貌,與婓音義皆同。』」
沈光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臺灣第一個詩社。沈光文的寫作風格充滿思鄉之愁、以及對命運的感嘆。不久季麒光因丁憂離職,眼看眾人來來去去,沈光文不禁感嘆:「吾廿載飄零絕島,棄墳墓不顧者,不過欲完髮以見先皇帝於地下爾,而卒不克,命也夫?」(註3)最終沈光文依舊沒能回到中國與家人團聚,死後葬在善化里東堡(今善化火車站附近),相傳他的墳墓湮沒在蔓草中,晚景淒涼。(註1,2)季麒光曾經稱讚沈光文「臺灣無文也,斯菴來而始有文」。然而,沈光文雖有文學創作,事實上大多還是侷限於自身的思鄉與寂寞,少有對環境和人物的關懷,只有〈臺灣賦〉有記載臺灣的地理、歷史、文化風...
羅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門坐車回去,到了羅門住的地方,換成羅門不忍相離,再請車夫調頭送蓉子回去。就這樣,三輪車夫不知道在街上來來往往拉了多少次,才總算把這對情侶都送回家中,這段美麗如詩的愛情,成就了詩壇一對美滿眷侶。羅門是詩人,也是藝術評論家和空間藝術家,當代台灣重要的抽象藝術家的畫展幾乎都邀請羅門發表演講、出版創作畫冊也都邀請他撰寫畫評;在空間藝術領域,聲名最為卓著的是他一手締造的家「燈屋」,有作家認為:羅門的家根本就是一座私人藝術館,裡面除了擺放當代許多藝術家的珍貴畫作,更可貴的是整個燈屋就是一個具有詩質的現代裝置藝術的空間架構。而所有的「...
榮格(C._Jung)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夢並比較西方人與東方人的宗教、神話、傳說、童話、與夢,發現許多共同的原型而得到的結論。包含幾千年來來自同樣遠祖以及人類共享的記憶經驗積累所形成的遺傳傾向與行為傾向。這些傾向稱為原型。(3)「原型」(archetype),是一種遺傳傾向,為人類普遍共有、不分地域與文化共同象徵的特定方式、知覺及行動,是存在於集體潛意識的證據,並可藉由跨文化神話、傳說、信仰及文化習俗中展現。各種原型會在夢、幻覺、幻想、神經症中無意識地表現。對人類生活特別重要的原型包括以下:1.自性(Self):即為心、性、或本性,人心靈的中心。2.人格面...
能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其實生物能源就是對太陽光的間接利用。植物在生長的過程中,藉著光合作用,以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做為原料來來合成自己的身體。當人類將植物作為能源燃燒時,植物身體所含有的碳原子,又變成了二氧化碳,排放到了大氣中。(註1) 能源危機(註2)1. 我們現在生活生使用的最多的能量,大部分來自化石能源(由遠古時代生物的殘骸埋葬在抵地下,經過數百萬年形成的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氣等),但依據科學家估計,石油應該只能再用約40幾年,煤可再使用兩百多年,天然氣約可再使用60幾年,因此形成了大量的能源危機。2. 解決方法:回收散失能量,一些化...
社會體系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扮演好一個角色讓社會可以穩定的發展,至於選擇的功能,所指稱的則是在學習過程中,教育的程度往往會造成未來來到社會時,自己所屬的工作階層會被選到上層還是下層,在傳統中,則是倚靠家庭背景來做選擇,因此當今的孩童在經歷了社會化與選擇兩項作用後,當應都進到自己所屬的處所,替社會盡一份心力。 關鍵字中文:社會體系觀英文:social system 參考書目註1 陳奎熹(1999)。教育社會學研究,頁12-13。師大書苑有限公司註2 陳奎熹(2001)。教育社會學導論,頁18-19。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婆心苦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了讓你能澈底解脫,才動手打了你三次。」臨濟終於徹悟了,於是告辭大愚,回來見黃檗。黃檗看到他就說:「你來來去去是在做什麼?」臨濟說:「我回來是因為師父像老婆婆般地愛徒心切。」黃檗說:「這話一定是大愚說的,這個人這麼多嘴,等我見到他一定要打他一頓。」臨濟說:「為什麼要見到才打?今天就該打。」說著,就打了黃檗一巴掌。  後來這兩個詞語被合用成「苦口婆心」,用來形容以懇切真摯的態度,竭力勸告他人。
難解難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雙方爭鬥激烈,相持不下,難以分開。《西遊記》第二八回:「他三個在半空中往往來來,戰經數十回合,不分勝負。各因性命要緊,其實難解難分。」也作「難分難解」。
來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來來去去。指反覆。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二折》:「來回顧影,文魔秀士,風欠酸丁。」《西遊記》第一四回:「卻坐於路旁,誦習那定心真言。來回念了幾遍,念得爛熟。」
弄斧班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資料〕 明.梅之渙〈題李白墓〉詩(據《幼學瓊林.卷三.人事類》注引)采石江邊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來來往往一首詩,魯班門前弄大斧。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