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41.167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王羲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321~379)字逸少,王導之姪,晉臨沂(今屬山東)人,後南遷為會稽人。嘗為右軍將軍,世稱王右軍。善書法,所寫行書、楷書,冠絕古今,以〈蘭亭集序〉、〈樂毅論〉等為最,後人稱為「書聖」。
東床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王羲之:西元321∼379,字逸少,王導之姪,晉臨沂人。嘗為右軍將軍,世稱王右軍。善書法,所寫行書,冠絕古今,其中以〈蘭亭集序〉、〈快雪時晴帖〉等為最,後人尊其為「書聖」。 (2) 風操:風節操守。 (3) 郗虞卿:指郗鑒。郗鑒(西元269∼339),字道徽,東晉名臣。蘇峻之亂,誓師勤王,復安晉室。諡文成。郗,音ㄔ。 (3) 囓:音ㄋ|ㄝˋ,啃、咬。 (4) 神色自若:神色從容自然,很鎮定的樣子。見「神色自若」。〔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晉書.卷八○.王羲之列傳》、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
富甲天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財富極多,冠絕天下。如:「他的財力雄厚,資產極多,冠絕一時,真可謂富甲天下。」
東床嬌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王羲之:西元321∼379,字逸少,王導之姪,晉臨沂人。嘗為右軍將軍,世稱王右軍。善書法,所寫行書,冠絕古今,其中以〈蘭亭集序〉、〈快雪時晴帖〉等為最,後人尊其為「書聖」。 (2) 風操:風節操守。 (3) 郗虞卿:指郗鑒。郗鑒(西元269∼339),字道徽,東晉名臣。蘇峻之亂,誓師勤王,復安晉室。諡文成。郗,音ㄔ。 (3) 囓:音ㄋ|ㄝˋ,啃、咬。 (4) 神色自若:神色從容自然,很鎮定的樣子。見「神色自若」。〔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晉書.卷八○.王羲之列傳》、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
初發芙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6),字延年,南朝宋琅邪臨沂人。少孤貧,好讀書,無所不覽。入宋,初為太子舍人,官至金紫光祿大夫。文章冠絕當時,與謝靈運齊名,世稱顏謝。 (4) 錯彩鏤金:指雕繪工麗或形容詞藻華麗精美。見「錯彩鏤金」。
李清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李清照的詞評價非常高。宋代朱熹說:「本朝婦人能文只有李易安與魏夫人」;明楊慎:「宋人中填詞李易安亦稱冠絕」。李清照擅長以白描手法作詞,用字自然淺顯而音節和諧、詞意婉轉,經常在尋常詞語中創出新意,在文學詞壇中獨樹一幟,在詞的內容上,她以女性特有的藝術感受,使兩宋以來婉約雅詞的題材、意境更加深化及細膩,將婉約詞派推向了新的高峰。此外,藉由描寫個人的苦難遭遇,反映出兩宋之交整個國家、民族的歷史悲劇,創造了「易安體」。
劉長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字子房,生年不詳,卒年約在唐德宗貞元二年至七年間。唐玄宗開元進士,曾任監察御史,因個性剛烈而冒犯皇上,兩度遷謫,終於隋州刺史。擅長五言近體詩,內容多寫荒村水鄉、幽寒孤寂之境,並反映社會離亂及政治失意之感。風格溫雅流暢,冠絕於當世,自稱為「五言長城」。著《隨州集》、《外集》。
一筆三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元321∼379),字逸少,晉臨沂人。其人品高潔,曾任右軍將軍,世稱「王右軍」。善書法,所寫草隸,冠絕古今,以〈蘭亭集序〉、〈樂毅論〉等為最,後人稱為「書聖」。在〈題衛夫人筆陣圖後〉中,王羲之提到,如果把一幅字寫得平直呆板,像算盤珠子整整齊齊排在算盤上一樣,就是只描出字的點畫,而不是寫字。從前鍾繇的學生宋翼就常常這樣寫字,鍾繇經常責斥他,嚇得宋翼跑回家去,三年不敢來見。宋翼在家潛心研究鍾繇所寫的《筆勢論》,頗有心得,經過數十年的苦學,終於成為晉代有名的書法家。「一波三折」這句成語,就從王羲文中「每作一波,常三過折筆」演變而出,用來形容筆勢的曲折多姿,後則多借以譬喻聲音、文章的跌宕起伏多變,或...
秋水芙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6),字延年,南朝宋琅邪臨沂人。少孤貧,好讀書,無所不覽。入宋,初為太子舍人,官至金紫光祿大夫。文章冠絕當時,與謝靈運齊名,世稱顏謝。 (4) 錯彩鏤金:指雕繪工麗或形容詞藻華麗精美。見「錯彩鏤金」。
東床嬌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王羲之:西元321∼379,字逸少,王導之姪,晉臨沂人。嘗為右軍將軍,世稱王右軍。善書法,所寫行書,冠絕古今,其中以〈蘭亭集序〉、〈快雪時晴帖〉等為最,後人尊其為「書聖」。 (2) 風操:風節操守。 (3) 郗虞卿:指郗鑒。郗鑒(西元269∼339),字道徽,東晉名臣。蘇峻之亂,誓師勤王,復安晉室。諡文成。郗,音ㄔ。 (3) 囓:音ㄋ|ㄝˋ,啃、咬。 (4) 神色自若:神色從容自然,很鎮定的樣子。見「神色自若」。〔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晉書.卷八○.王羲之列傳》、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