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33.094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行屍走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屍走肉」原作「行尸走肉」。「行屍」是指會走動的屍體。「走肉」是會走動而沒有靈魂的軀體。所以「行屍走肉」是指光有軀殼而沒有靈魂,徒具形骸而毫無生氣的人。在晉.王嘉的《拾遺記》中,提到東漢有個名叫任末的人,勤奮好學,各方面都學習,沒有固定的老師,出外求學也不辭路途遙遠。他用茅草編成小草屋,削尖荊木做成筆,在樹上刻出汁液當做墨汁,刻苦地習文寫字,在艱苦的環境下苦讀而有所成就。他在臨終時告誡門徒說:「一個人如果好學,就算死了,也好像還活著一樣。不學習的人,即使他還活著,卻只是個會走動而沒有魂魄的軀殼一樣,徒具形骸而無所作為的人。」後來「行屍走肉」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徒具形骸,毫無生氣...
映雪囊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映雪指晉孫康夜晚利用雪光照明讀書的故事。參見「映雪」條。囊螢指車胤借螢火亮光讀書的故事。參見「囊螢」條。映雪囊螢形容人在艱困的環境中勤奮讀書。元.施惠《幽閨記》第二齣:「十年映雪囊螢,苦學干祿,幸首獲州庠鄉舉。」也作「囊螢積雪」、「積雪囊螢」、「集螢映雪」、「聚螢積雪」、「聚螢映雪」、「照螢映雪」、「螢窗雪案」。
: 能發起活動並喜愛學習自我品質: 目的重要關係: 家庭 童年中期(6-10歲)社會心理危機:勤奮對自卑正式進入學校的時期。此時適時的鼓勵很重要,若父母期望過於高不可攀,可能造成兒童的自卑心理。中心任務: 教育正面成果: 獲得學習能力,成就感自我品質: 能力重要關係: 學校 青春期(11-18歲)社會心理危機: 自我認同和角色混淆此階段要解決認定與認定混淆的衝突。在這個時期,需要弄清楚「我是一個怎麼樣的人?」,以這個「自我認定的形象」為基準來探索未來。反之,將會不知道自己該怎麼做、將使自己成為怎樣的一個人。許多青...
自給自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產和消費維持平衡,可以獨立營生,不必仰賴於人。如:「本村物產豐饒,人人勤奮,多年來皆能自給自足,宛若世外桃源。」
社會階層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受到不同的社經背景、文化資本的優劣、對個人不利的相對剝奪、不平等的階層意識…等的影響,致使個人才能或勤奮程度無法獲得成就彰顯,甚至透過社會階層化,不平等的權力和利益爭奪從中得到合法化,因為權力和利益是社會中的稀有資產,能夠擁有者便具備位居社會高階層的機會,一旦有了高、低階層的區隔,社會便至少有了二種階層,一個是具備較高權力和優勢的領導統治階層;一個便是較少權力和劣勢的被統治階層。二、功能論  社會分工的需要因而造成社會必然階層化,亦即社會上需要擁有不同技能與資格的人,去擔負不同的社會位置,此為功能論者之基本主張。而個人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怠惰、不勤奮。與「勤」相對。[例]懶惰、懶散、懶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勤奮、努力。如:「勤勉」、「奮勉」。
(諺語)學無止境,必須勤奮、吃苦,才能有好成績。如:「臨別時,老師以『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鼓勵我們努力進取。」
學海無涯勤是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比喻學問像海洋一樣浩瀚無窮,唯有勤奮不懈,方能有所成就。如:「俗語說得好:『學海無涯勤是岸』,想要投機走捷徑是行不通的。」
引錐刺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拿錐子刺大腿。語本《戰國策.秦策一》:「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比喻勤奮向學,刻苦自勵。《歧路燈》第九五回:「要識男兒知悔後,引錐刺股并非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