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0.688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坦東床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風節操守。 (3) 郗虞卿:指郗鑒。郗鑒(西元269∼339),字道徽,東晉名臣。蘇峻之亂,誓師勤王,復安晉室。諡文成。郗,音ㄔ。 (3) 囓:音ㄋ|ㄝˋ,啃、咬。 (4) 神色自若:神色從容自然,很鎮定的樣子。見「神色自若」。〔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晉書.卷八○.王羲之列傳》、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
虛談廢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魏晉士大夫崇尚清談的害處。語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夏禹勤王,手足胼胝;文王旰食,日不暇給。今四郊多壘,宜人人自效,而虛談廢務,浮文妨要,恐非當今所宜。」後多借指因空談而耽誤正事。如:「你每天虛談廢務,卻不實地去做,終將一事無成。」
回山倒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排山倒海」之典源,提供參考。 #袁山松《後漢書》(據《太平御覽.卷九二.皇王部.孝獻皇帝》引)1>獻帝崎嶇危亂之間,飄薄萬里之衢,萍流蓬轉,嶮岨備經,自古帝王未之有也。觀其天性慈愛,弱而神惠,若輔之以德,真守文令主也。曹氏2>始於勤王3>,終至滔天,遂力制群雄,負鼎而趨4>。然因其利器,假5>而不反,迴山倒海,遂移天日。昔田常假湯、武而殺君,操因堯、舜而竊國,所乘不同,濟其盜賊之身,一也。善呼莊生之言:「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之門,仁義在焉?」信矣。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魏書.卷五四.高閭列傳》。 (2) 曹氏:即曹操(西元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瞞,東漢沛國...
百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百官。《文選.班固.東都賦》:「然後撞鐘告罷,百寮遂退。」《文選.潘岳.西征賦》:「痛百寮之勤王,咸畢力以致死。」也作「百僚」。
勢不可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臣。博覽經籍,明帝時,拜為安西將軍,移車騎將軍,與王導、卞壼等同心輔政,封南昌縣公。蘇峻之亂,誓師勤王,復安晉室。諡文成。有文集十卷。 (7) 屈:降服、折服。 (8) 懲:警戒、教訓。 (9) 豕突:野豬向四處衝撞,比喻賊寇到處侵犯。 (10) 謀猷:謀略。 (11) 呼吸:比喻瞬息、頃刻之間。 (12) 申胥:伍員(西元前?∼前664),字子胥,春秋楚人。楚王聽讒言殺其父兄,伍員逃至吳國,佐吳伐楚報仇,並輔吳稱霸,因功封於申地,故稱「申胥」。
快口直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字宋瑞,又字履善,號文山,南宋末忠臣,江西吉水人。官至左丞相, 封信國公。德祐初,元兵入侵,天祥應詔勤王,奉使入元軍議和,被執。後脫歸,輾轉浙、閩、粵,繼抗元師,戰敗被執,拘燕三年,宋既亡,終不屈,遂被殺。臨刑,作〈正氣歌〉以見志。有《文山詩集》、《指南錄》、《吟嘯集》。
倒海排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排山倒海」之典源,提供參考。 #袁山松《後漢書》(據《太平御覽.卷九二.皇王部.孝獻皇帝》引)1>獻帝崎嶇危亂之間,飄薄萬里之衢,萍流蓬轉,嶮岨備經,自古帝王未之有也。觀其天性慈愛,弱而神惠,若輔之以德,真守文令主也。曹氏2>始於勤王3>,終至滔天,遂力制群雄,負鼎而趨4>。然因其利器,假5>而不反,迴山倒海,遂移天日。昔田常假湯、武而殺君,操因堯、舜而竊國,所乘不同,濟其盜賊之身,一也。善呼莊生之言:「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之門,仁義在焉?」信矣。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魏書.卷五四.高閭列傳》。 (2) 曹氏:即曹操(西元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瞞,東漢沛國...
心直嘴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字宋瑞,又字履善,號文山,南宋末忠臣,江西吉水人。官至左丞相, 封信國公。德祐初,元兵入侵,天祥應詔勤王,奉使入元軍議和,被執。後脫歸,輾轉浙、閩、粵,繼抗元師,戰敗被執,拘燕三年,宋既亡,終不屈,遂被殺。臨刑,作〈正氣歌〉以見志。有《文山詩集》、《指南錄》、《吟嘯集》。
鞠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出征誓師。明.陸世廉《西臺記》第四齣:「勤王鞠旅,出質軍前,行趨板橋,艱難歷盡路途遙。」
迴山倒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排山倒海」。見「排山倒海」條。01.《太平御覽.卷九二.皇王部.孝獻皇帝》引袁山松《後漢書》:「曹氏始於勤王,終至滔天,遂力制群雄,負鼎而趨。然因其利器,假而不反,迴山倒海,遂移天日。」(源)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