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0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蕭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擾攘不安的樣子。《漢書.卷五九.張湯傳》:「及文帝欲事匈奴,北邊蕭然苦兵。」
|
戴高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用好聽的話奉承人。《鏡花緣》第二七回:「老夫聞說此處最喜奉承,北邊俗語叫作『愛戴高帽子』。」《兒女英雄傳》第八回:「我這個人雖是個多事的人,但是凡那下坡走馬、順風使船,以至買好名兒,戴高帽兒的那些營生,我都不會。」也作「戴高帽子」、「戴高帽兒」。
|
四分五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阻隔。從新鄭到大梁只有二百多里,兵馬飛馳,不用花多少力氣就可以到達。南邊和楚國接境,西邊和韓國接境,北邊和趙國接境,東邊和齊國接境,士兵必須駐守四面邊疆,總計防守邊塞堡壘的人不下於十萬。剩下可以和敵人對壘,保護國家安全的部隊就不多了。魏國的地勢,本來就是個戰場。假使魏國向南與楚國友善而不和齊國友善,那麼齊國就會攻打魏國的東面;向東與齊國友善而不和趙國友善,那麼趙國就會攻打魏國的北面;與韓國不合,那麼韓國就會攻打魏國的西面;不親附楚國,那麼楚國就會攻打魏國的南面;這就是所謂的四分五裂的地理形勢啊!」張儀以告訴魏王,魏國正處於四方受敵的情勢,國土容易被分解割裂,遊說魏背棄合縱,加入連橫以事秦。後來...
|
塞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通稱大陸地區長城以北的區域。《後漢書.卷八九.南匈奴傳》:「其諸新降胡初在塞外,數為師子所驅掠,皆多怨之。」《文選.顏延之.陽給事誄》:「涼冬氣勁,塞外草衰。」
|
馬革裹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馬革裹屍」之典源,提供參考。 #《東觀漢記.卷一二.馬援列傳》援振旅京師,賜車一乘。援曰:「方今匈奴1>、烏桓2>尚擾北邊,欲自請擊之。男兒要當死於邊野3>,以馬革裹尸4>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耶?」故人孟冀曰:「諒為烈士,當如此矣。」 〔注解〕
(1) 匈奴:秦漢時北方的游牧民族。
(2) 烏桓:古代民族之一。本屬東胡,漢初匈奴冒頓滅其國,餘眾退保烏桓山(今熱河省境內),因以為號。漢獻帝建安年間,徙居內地,與漢人融化。或作「烏丸」。
(3) 邊野:邊遠的地方,指戰場。
(4) 尸:死人的軀體。「尸」同「屍」。〔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後漢書.卷二四.馬援列傳》
|
岑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歷岑參曾三次出塞,由於長期任職塞外,因而十分熟悉邊塞生活,故多邊塞、戰伐之詠。他善以濃重的色調描繪西北邊疆的奇異景色,諸如大漠的飛沙走石、漫天飄雪、熱海和火山,詩人都能以敏感的詩筆描繪在詩歌裡,如《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輪台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鬥,隨風滿地石亂走」。此外,將士英勇報國、不畏艱苦的精神,以及戰爭場面,則寫得悲壯有力,《輪台歌》就是一例。岑參也有少數詩作揭露了軍中苦樂不均的現象,對統治者窮兵黷武表示不滿,如《玉門關蓋將軍歌》。 邊塞詩 岑參的邊塞詩感情熾熱,融會了山水、遊俠、贈答等各種詩歌的特色,...
|
原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原來、本來。《兒女英雄傳》第一四回:「那道小河子北邊的一帶大瓦房,那叫小鄧家莊兒,原本是二十八棵紅柳樹,鄧老爺的房子。」
|
出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出任駐外使節。《史記.卷七九.范雎蔡澤傳》:「今太后擅行不顧,穰侯出使不報,華陽、涇陽等擊斷無諱,高陵進退不請。」《初刻拍案驚奇》卷六:「其夫出使北邊,他是個女人,那能湊得許多價錢?」
|
熾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繁盛。《漢書.卷九四.匈奴傳下》:「初,北邊自宣帝以來,數世不見煙火之警,人民熾盛,牛馬布野。」
|
鯨吞蠶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詞義2 出處3 用法4 例句5 似詞 詞義強侵弱,或如鯨之大舉吞噬,或如蠶之逐漸侵占。 出處唐徐彥伯登長城賦:「鯨吞我寶鼎,蠶食我諸侯。」 用法多用以形容以強凌弱,逐漸侵吞國土,占據權勢。 例句清末帝俄在中國東北及西北邊疆的侵略行動,真可以用鯨吞蠶食來形容。 似詞蠶食鯨吞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