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3.639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拔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才華出眾。《梁書.卷四○.列傳.劉顯》:「聰明特達,出類拔群。」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雜文》:「唯七厲敘賢,歸以儒道,雖文非拔群,而意實卓爾矣。」
張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著作3 觀點4 評價 生平張旭(生卒年不詳),字伯高, 一字季明,吳郡(江蘇省蘇州)人。初任常熟縣尉,後官至金吾長史,人稱「張長史」。是唐代的書法家。以草書而聞名。其母陸氏為初唐書家陸柬之的侄女,即虞世南的外孫女。陸氏世代以書傳業,有稱於史。張旭為人灑脫不羈,豁達大度,卓爾不群,才華橫溢,學識淵博。與李白、賀知章相友善,杜甫將他三人列入「飲中八仙」。是一位極有個性的草書大家,因他常喝得大醉,就呼叫狂走,然後落筆成書,甚至以頭髮蘸墨書寫,故又有「張顛」的雅稱。後懷素繼承和發展了其筆法,也以草書得名,並稱「顛...
善誘循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循循善誘」之典源,提供參考。 《論語.子罕》顏淵1>喟然2>歎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3>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4>,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注解〕 (1) 顏淵:西元前521∼490,名回,字子淵,春秋魯人。孔子弟子。天資明睿,貧而好學,於弟子中最賢,孔子稱其「不遷怒,不貳過」。後世稱為「復聖」,列於孔門德行科。 (2) 喟然:嘆氣的樣子。 (3) 循循然:循序漸進的樣子。 (4) 欲罷不能:想要停止卻做不到。見「欲罷不能」。
大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性純正而有美德。如:「此次倡導禮貌運動,或有未盡事宜,敬請大雅之士指正!」《漢書.卷五三.景十三王傳》:「夫唯大雅,卓爾不群,河間獻王近之矣!」
恂恂善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循循善誘」之典源,提供參考。 《論語.子罕》顏淵1>喟然2>歎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3>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4>,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注解〕 (1) 顏淵:西元前521∼490,名回,字子淵,春秋魯人。孔子弟子。天資明睿,貧而好學,於弟子中最賢,孔子稱其「不遷怒,不貳過」。後世稱為「復聖」,列於孔門德行科。 (2) 喟然:嘆氣的樣子。 (3) 循循然:循序漸進的樣子。 (4) 欲罷不能:想要停止卻做不到。見「欲罷不能」。
循循誘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循循善誘」之典源,提供參考。 《論語.子罕》顏淵1>喟然2>歎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3>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4>,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注解〕 (1) 顏淵:西元前521∼490,名回,字子淵,春秋魯人。孔子弟子。天資明睿,貧而好學,於弟子中最賢,孔子稱其「不遷怒,不貳過」。後世稱為「復聖」,列於孔門德行科。 (2) 喟然:嘆氣的樣子。 (3) 循循然:循序漸進的樣子。 (4) 欲罷不能:想要停止卻做不到。見「欲罷不能」。
不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超群出眾,不平凡。《漢書.卷五三.景十三王傳》:「夫唯大雅,卓爾不群,河間獻王近之矣。」《儒林外史》第八回:「王太守看那蘧公子翩然俊雅,舉動不群。」
一趨一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亦步亦趨」。見「亦步亦趨」條。01.明.湯顯祖〈復俞淳初侍御書〉:「舍親易瑞之一趨一步,自是孔門卓爾。」 
珠遺滄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滄海遺珠」。見「滄海遺珠」條。01.宋.秦觀〈賀錢學士啟〉:「卓爾珠遺於滄海,申之以聞見之洽,重之以探討之精。」02.宋.鮑廷博〈松窗百說跋〉:「所惜出之稍晚,未經《四庫全書》採錄,俾藏之天府,垂示無窮,不無珠遺滄海之慨爾。」 
浮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沒有根據的話,流言。《後漢書.卷五.孝安帝紀》:「所對皆循尚浮言,無卓爾異聞。」《聊齋志異.卷一○.葛巾》:「近日微有浮言,勢不可長,此不可不預謀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