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蒙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受冤屈。如:「他蒙冤多年,經過法院再三審理,今日終於還他清白。」
有口難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嘴卻難於分辯。形容蒙受冤屈而無從申辯。《石點頭.卷八.貪婪漢六院賣風流》:「王大郎這兩句話,眾耳共聞,卻賴不得,雖然有口難辨。」《喻世明言.卷二.陳御史巧勘金釵鈿》:「孟夫人有口難辨,倒被他纏住身子,不好動身。」也作「有口莫辯」、「有口難辯」、「有口難分」。
喊冤叫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受冤屈而大聲喊叫。《紅樓夢》第八三回:「金桂將桌椅、杯盞盡行打翻,那寶蟾只管喊冤叫屈,那裡理會他半點兒。」
否極泰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惡,居危而不以為薄。五帝德厚,而(無)窮厄之恨,然尚有泛濫之憂。三守暴因之辱,不離三獄之囚,泣涕而受冤,行哭而為隸1>,演《易》2>作卦,天道祐之。時過於期,否終則泰。……夫吉者,凶之門。福者,禍之根。今大王雖在危困之際,孰知其非暢達之兆哉?」 〔注解〕 (1) 隸:古代稱地位卑賤或供人役使的人 (2) 演《易》:相傳周文王被商紂王囚於羑(|ㄡˇ)里時,曾取法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演《易經》而窮究天人之理,推伏羲八卦而為六十四卦,並作卦辭和爻辭。
含冤負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受冤屈而申訴無門。《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一:「不信死囚牢裡,再沒有個含冤負屈之人。」《儒林外史》第五回:「這樣含冤負屈的事,求太老爺作主!」也作「銜冤負屈」。
銜冤負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受冤屈,申訴無門。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二折:「我做個銜冤負屈沒頭鬼,怎肯便放了你好色荒淫漏面賊。」也作「負屈含冤」、「負屈銜冤」、「含冤負屈」。
銜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受冤屈不得伸訴。《宋史.卷二六九.楊昭儉傳》:「銜冤者固當昭雪,為蠹者難免放流。」《五代史平話.晉史.卷下》:「借有二人坐獄遇赦,則曲者幸免,直者銜冤。」
有口難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嘴卻難於分辯。形容蒙受冤屈而無從申辯。元.李行道《灰闌記》第一折:「誰想到員外跟前,又說我與了姦夫,著我有口難分。」《紅樓夢》第三四回:「那薛蟠都因素日有這個名聲,其實這一次卻不是他幹的,被人生生的一口咬死是他,有口難分。」也作「有口難辨」。
泰去否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惡,居危而不以為薄。五帝德厚,而(無)窮厄之恨,然尚有泛濫之憂。三守暴因之辱,不離三獄之囚,泣涕而受冤,行哭而為隸1>,演《易》2>作卦,天道祐之。時過於期,否終則泰。……夫吉者,凶之門。福者,禍之根。今大王雖在危困之際,孰知其非暢達之兆哉?」 〔注解〕 (1) 隸:古代稱地位卑賤或供人役使的人 (2) 演《易》:相傳周文王被商紂王囚於羑(|ㄡˇ)里時,曾取法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演《易經》而窮究天人之理,推伏羲八卦而為六十四卦,並作卦辭和爻辭。
負屈含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受冤屈,無處申訴。如:「他負屈含冤,滿肚子的委屈無處傾訴。」也作「銜冤負屈」。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