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7.455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名實不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分與事實不合。《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上》:「臣愚以為,宰衡官以正百僚,平海內為職,而無印信,名實不副。」也作「名實不符」。
名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分與教化。指以儒家所定的名分與倫常道德為準則的禮法。《管子.山至數》:「昔者周人有天下,諸侯賓服,名教通於天下,而奪於其下,何數也。」《晉書.卷四九.阮籍傳》:「見司徒王戎,戎問曰:『聖人貴名教,老莊明自然,其旨同異?』瞻曰:『將無同。』戎咨嗟良久,即命辟之。時人謂之『三語掾』。」
妾身未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婦女名分不明確。後用來比喻事物或情況尚未明朗或合法。如:「這個基金會的籌設,目前尚無法律依據,故其地位暫屬妾身未明。」
錮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或父子不知而聚 麀;或兄弟交迷而薦寢;或姤妻鞭撻以傷生,或嬌妾爭寵而搆釁;或日引月長,遂生孽種:無論名分,不明血脈誰是。或流入娼家,或賣之越府,致使生為無依之 人,死為無託之鬼。……(註2,3) 〈嚴禁錮婢不嫁記〉光緒十五年(1889)臺灣府城芙蓉郊(即鴉片商)董事職員等鑑於奸徒販賣人口之風日熾,呈請縣府嚴禁富紳錮婢不嫁,以杜絕姦拐,整頓風化;而由安平縣知縣范克承給立告示。今碑存立臺南市大南門碑林。特授臺灣噶瑪蘭管理民番糧捕海防分府、加五級、紀錄十九次、記大功二次徐,為遵札勒碑永禁,以垂久遠事。道光十九年十一月三十日,蒙...
手足靡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風度。在這種情形下,孔子自然不願為一個名不正、言不順的君主效力。他向子路陳述「正名」的道理,說:「名分不正,所說的話就不合道理;說的話不合道理,事情就做不成;事情都做不成,當然安上治民的禮、移風易俗的樂就無法產生;禮樂不能產生,刑罰就因失去依據而不能輕重適中;刑罰失當,人民舉手投足都容易犯錯,就會惶恐終日,不知如何安放手腳。」孔子所講的此一席話,見於《論語.子路》。後來「手足無措」這句成語,就從孔子所說的「民無所錯其手足」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人惶恐不安,不知如何是好。
蹈湯赴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領了荊州,有一次他派部下韓嵩前去刺探曹操的虛實。韓嵩對劉表說:「雖赴湯蹈火,死無辭也。」表示在君臣的名分下,他一定會堅守節操,為達使命而不顧艱難危險。這裡的「赴湯蹈火」,意思同樣是奮不顧身,不避艱險,與〈鼂錯傳〉中的「赴湯火」並無差別。
井井有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切,一絲不苟地遵行禮法,掌握禮儀制度而安泰自若,會為別人的善言善行而感到溫馨快樂,也會因為別人不守名分而感到憂心忡忡,如果可以做到這些,就可以稱為聖人了。後來「井井有條」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形容整齊有序,條理分明。出現「井井有條」的書證如宋.樓鑰〈周伯範墓誌銘〉:「經理家務,井井有條;時出其餘,以周人之急。」
本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本行。《新唐書.卷一六三.柳公綽傳》:「仲郢以為醫有本色官,若委錢穀,名分不正。」
無所措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風度。在這種情形下,孔子自然不願為一個名不正、言不順的君主效力。他向子路陳述「正名」的道理,說:「名分不正,所說的話就不合道理;說的話不合道理,事情就做不成;事情都做不成,當然安上治民的禮、移風易俗的樂就無法產生;禮樂不能產生,刑罰就因失去依據而不能輕重適中;刑罰失當,人民舉手投足都容易犯錯,就會惶恐終日,不知如何安放手腳。」孔子所講的此一席話,見於《論語.子路》。後來「手足無措」這句成語,就從孔子所說的「民無所錯其手足」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人惶恐不安,不知如何是好。
師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老師與學生的合稱。如:「師生聯歡」。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六.喪師衰經》:「世道不古久矣!朝為師生而暮若途人者,比比皆是。」清.李漁《憐香伴》第一九齣:「只怕師生名分終輸我,儒巾紗帽也差多,我便奉屈些,須你將奈何。」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