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859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杜絕後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防止、根絕未來的禍害。《平妖傳》第四○回:「那安放白玉爐的山峰崩將下來,恰好塞了洞門。霧幙白玉爐仍收回天上,從此白雲洞再無人到。此是玉帝杜絕後患之意。」《金瓶梅》第九二回:「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不如到官處斷開了,庶杜絕後患。」
好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請僧道做建醮、祈福、追薦等法事活動。《五代史平話.晉史.卷上》:「咱與卿等宜喚集僧道,就寺觀作些好事,以回天意。」元.李壽卿《度柳翠.楔子》:「今年是老柳十周年,請十眾僧做好事。」
不中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比喻人病重將死,回天乏術。[例]他已是病入膏肓,恐怕不中用了。
譚嗣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被捕入獄,最後譚嗣同與楊銳等六人被斬於菜市口刑場,臨刑時慷慨神色不變,其臨終遺言曰:「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譚嗣同政治思想的特色,第一個就是抨擊君主專制和清朝政權。他由反君主專制以及反異族統治,進而排滿大義。因為當時清廷統治者的民族歧視政策使得整個民生困窘,塞蔽其智力,因而激發他革命的動機。第二個有關於譚嗣同政治思想的則是批判封建倫常禮教。他認為封建統治階層利用「名教」來箝制人民的思想,其中為禍最烈的就是「三綱五德」,那個是統治者用來奴役人民的工具。因此他對「忠君」、「死節」、「孝道」、「貞節」等...
丘逢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之後丘逢甲的文風驟變,充滿悲憤激越之情,最為人所知的便是〈離臺詩〉之一:「宰相有權能割地,孤臣無力可回天。扁舟去做鴟夷子,回首河山竟黯然。」然而臺灣局勢已難挽回,丘逢甲的遺民之痛也只能化作寫作的動力而已。(同註2)宣統3年(1911)武昌革命成功,丘逢甲受廣東總督胡漢民之聘擔任教育司長,之後又抱病前往上海出席各省聯合會議,組成南京臨時政府。病情加重後丘逢甲被護送返回家鄉,不久之後便去世,年僅49歲。(同註1) 詩作選錄〈送頌臣之臺灣八首:其一〉涕淚看離棹,河山息戰塵。故鄉成異域,歸客作行人。鯤海三更夢,鷗天萬里春。分明來...
迴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力挽狂瀾,扭轉情勢。《舊唐書.卷七五.張玄素傳》:「張公論事,遂有迴天之力,可謂仁人之言,其利博哉!」也作「回天」。
雨順風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王馬上迎接五神入營,請他們協助驅除紂王,救眾生於水火之中。武王消滅殷商的暴政後,五神完成任務,隨即返回天庭。從此風雨及時,五穀豐收,人民富樂安康,天下太平。「風調雨順」即摘自典源,用來形容豐年安樂,天下太平的景象。
聳動聽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聳人聽聞」之典源,提供參考。 ※宋.周密《齊東野語.卷七.洪君疇》近世敢言之士,雖間有之,然能終始一節,明目張膽,言人之所難者,絕無而僅有,曰溫陵洪公天錫君疇一人而已。方寶祐間,宦寺肆橫,簸弄天綱,外閫朝紳,多山門下,廟堂不敢言,臺諫長其惡,或餌其利,或畏其威,一時聲燄,真足動搖山嶽,回天而駐日也。乙卯元正,以公為御史。公來自孤遠,時莫知為何如人。首疏1>以正心格君為說,且曰:「臣職在憲府2>,不惟不能奉承大臣風旨,亦不敢奉承陛下風旨。」固已聳動聽聞矣。 〔注解〕 (1) 疏:古代臣下進呈君王的奏章。 (2) 憲府:御史治事的地方,指御史臺。
心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哀傷到了極點。[例]南宋末年,許多忠臣志士眼見國破家亡,卻無力回天,莫不黯然心碎,悲慘號泣。
風雨調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王馬上迎接五神入營,請他們協助驅除紂王,救眾生於水火之中。武王消滅殷商的暴政後,五神完成任務,隨即返回天庭。從此風雨及時,五穀豐收,人民富樂安康,天下太平。「風調雨順」即摘自典源,用來形容豐年安樂,天下太平的景象。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