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6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84.396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未開發國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經濟未開發的國家。相對於已開發國家而言。通常具有下列特性:一、所得低而儲蓄少。二、人口成長率很高。三、勞動大部分用於農業方面。四、成年人的識字率很低。五、有大量的隱藏性失業。六、出口依賴很少數的產品。也稱為「落後國家」。
國家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德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家社會主義教育運動,是現代德國教育變革之一;發生於一九三三年至一九四五年希特勒(Adolf Hitler, 1889~1945)的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National Socialist German Workers' Party,簡稱國社黨或納粹黨,Nazi)主政期間。
  一九三三年希特勒的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經由選舉取得政權,除積極準備對外侵略升,對內在教育上,也積極掌控教育宣傳,以鞏固勢力。
  在教育政策方面,一改威瑪共和時期(the Weimar Republic, 1919~1933)民主與自由的原則,而採取集權主義(totalitarianism)與軍...
世界主要國家教師素質管理制度之比較分析 世界主要國家中小學教師素質管理制度之比較一、師資培育理念與課程規劃(一)師資培育理念分析不同的社會文化價值,就會有不同的師資培育理念;不同的師資培育理念,就會產生不同的師資培育課程。Feiman-Nemser(1990)分析美國的師資培育內涵時,歸納出學術的;實務的、科技的、個人的、批判的等五種取向;Liston與Zeichner(1991)將師資培育重新分類為社會效率、發展論、社會重建及學術等五種取向;吳清...
國家科學基金會網路(美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簡稱NSF)之主要職責在支援美國的科學家,以確保該國能在科技方面居於領先的地位。該基金會在1981年獲得CSNET的經援,開始發展網路,稱為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網路(NSFNET),並和BITNET一直保持行政上合作的關係。該網路主要功能在為工程及電腦方面的學者及專業人員提供服務。1984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計畫發展6個超級電腦中心(Super Computer Centers),並建立高速網路,因此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網路(NSFNET)的基本骨幹乃橫貫美洲大陸,連接了6個超級電腦中心及校園網路。
國家未來主人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兒童。如:「每年暑假一到,針對國家未來主人翁所舉辦的活動,便在各縣市熱烈展開。」
國家社會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強調國家至上的社會主義制度,主張國家對生產部門和利潤擁有絕對的支配權和分配權。國家社會主義的倡行,可追溯至德意志帝國首相俾斯麥(Otto Eduard Leopold von Bismarck,主政期間為西元1862~1890)主導的勞工保護政策和社會福利制度,部分觀念亦為納粹主義承襲。
未開發國家的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未開發國家」一辭,原係指未發展的較窮國家而言,但因有貶抑輕視之意,現均改稱為「開發中國家」(developing countries)或「較不發達國家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有關其教育情況見「開發中國家的教育 」(Educ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國家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凡以國家(state)的力量來興辦、主導或控制的教育即是國家教育。近代國家教育的特色即是以教育為手段來達成國家繼續生存及強大的目的,為達成此目的,教育活動的設計要致力於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操、愛國意識、及本國語文能力(如此才有溝通的共同工具),以求人民團結、社會及政治的運作發展具有共同基礎。
  西方國家教育思想是在十九世紀時成熟。在此之前,教育活動主要是由教會興辦,其目的在培養上帝的子民而不是國家的公民;即便不是由教會掌控的教育,其教育對象往往也是上流社會的子弟,教育目的在培養理性的人而不是公民。國家教育的出現使得教育由出世的、不具實利價值的轉而為現世的和具實利價值的。
...
陽明山國家公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國七十四年九月一日所成立的國家公園。位居臺灣北部臺北盆地東北面之陽明山區,其範圍以大屯山、七星山火山群為中心,東面至磺嘴山、五指山東側坡腳,西面至烘爐山、面天山側,北面包括竹子山及其北面土地山嶺,南至紗帽山南側,並向東延伸至平等里東側山谷線。為面積最小,具火山地形與豐富自然景觀的國家公園。
加拿大國家芭蕾舞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由希麗亞.法蘭卡(Celia Franca)於1951年在加拿大多倫多市成立。其目的是要把它建立為一支古典芭蕾舞團,演出傳統古典作品及當代作品;更鼓勵創作與加強本土編舞家的培育。該團於1951年11月12日於伊頓劇院首度公演,演出舞碼為《仙女們》(Les Sylphides)及取材自「伊果爾王子」的《波洛夫茲舞》(Polovtsian Dances)。1970年應邀參加於日本大阪舉行的世界博覽會中演出,1972年,第一次巡迴歐洲,在英格蘭、蘇格蘭、法國、比利時、摩洛哥、瑞士、德國演出。同年,該團邀請俄籍芭蕾男星紐瑞耶夫(1938-1993)演出其作品《睡美人》。1976年葛蘭特(A. G...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節目單1992年。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