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因人成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合,正是替你報仇啊!」楚王終於為毛遂感動,與平原君歃血為盟。毛遂也簽了字,然後對其餘隨員說:「你們也在堂下簽字吧!你們只是庸碌的隨從,不過靠人成事罷了。」 應用「因人成事」這句成語源自上述故事毛遂最後說的話,凡是有人能力不好,又不盡力做事,處處只倚賴別人幫忙他完成,我們便說這個人只會「因人成事」,含有嘲諷鄙視的意思。(註1) 引用相關文獻註1:成語故事<插圖本>,石光中編著,西北出版社,頁58。註2:成語故事集,張行編著,龍韻出版社,頁199、200。
蟋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詩經.唐風》的篇名。共三章。根據〈詩序〉:「蟋蟀,刺晉僖公也。」或亦指歲暮宴樂之詩。首章二句為:「蟋蟀在堂,歲聿其莫。」
四司六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四司為帳設司、茶酒司、廚司、臺盤司。六局為果子局、蜜餞局、菜蔬局、油燭局、香藥局、排辦局。四司六局指宋時官府、富家所設,掌管筵會的安排。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紀勝.四司六局》:「官府貴家置四司六局,各有所掌,故筵席排當,凡事整齊,都下街市亦有之。」《喻世明言.卷一五.史弘肇龍虎君臣會》:「那四司六局秪應供過的人,都在堂下,甚次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古代用來盛羹湯的器具。通「鉶」。《新唐書.卷一一.禮樂志一》:「簋、鈃、籩、豆在堂上,俱東側階之北。」
好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表示問候的意思。唐.白居易〈代人贈王員外〉詩:「好在王員外,平生記得不。」宋.蘇軾〈滿庭芳.歸去來兮〉詞:「好在堂前細柳,應念我,莫翦柔柯。」
納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婚嫁六禮中的第一禮。男方遣派媒人攜帶一定的禮物,向女家正式求婚。《儀禮.士昏禮》:「昏禮,下達,納采用鴈。」《初刻拍案驚奇》卷五:「道言未了,只聽得外面鼓樂喧天,盧生來行納采禮,正在堂前拜跪。」
心手相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得心應手」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得心應手」原作「得手應心」。先秦大哲學家莊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曾經說過一個故事:有一天齊桓公在堂上讀書,有個工匠輪扁在堂下做車輪。輪扁看到桓公讀書十分專心,就放下工具,走上堂去,向桓公問道:「您讀什麼書呢?」桓公就生氣地說道:「國君讀書,你一個小小的工匠也敢過問!」輪扁回答道:「臣不敢,臣只是從臣工作的角度來看,臣要將輪子裝上車軸時,如果車輪太鬆車軸就不牢,太緊的話就裝不進去。只有不鬆不緊,才能製作出一個好輪子,這完全依靠熟練的技巧,心裡怎麼想,手便能怎麼做,這其中的技術,都是經驗的累積,無法用言語文字說得很明白。我無法傳授給我的兒子,我的兒...
停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停放靈柩。通常指靈柩在埋葬前,暫時停放於家中。《後漢書.卷八一.獨行傳.范式傳》:「遂停柩移時,乃見有素車白馬,號哭而來。」《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六:「擇時入斂,已畢,停柩在堂。」
應手從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得心應手」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得心應手」原作「得手應心」。先秦大哲學家莊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曾經說過一個故事:有一天齊桓公在堂上讀書,有個工匠輪扁在堂下做車輪。輪扁看到桓公讀書十分專心,就放下工具,走上堂去,向桓公問道:「您讀什麼書呢?」桓公就生氣地說道:「國君讀書,你一個小小的工匠也敢過問!」輪扁回答道:「臣不敢,臣只是從臣工作的角度來看,臣要將輪子裝上車軸時,如果車輪太鬆車軸就不牢,太緊的話就裝不進去。只有不鬆不緊,才能製作出一個好輪子,這完全依靠熟練的技巧,心裡怎麼想,手便能怎麼做,這其中的技術,都是經驗的累積,無法用言語文字說得很明白。我無法傳授給我的兒子,我的兒...
下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比喻從事賭、嫖、偷、盜等勾當。《官場現形記》第七回:「兄弟不是一定要拉子翁下水,但是上海的生意,十成當中,倒有九成出在堂子裡。」《文明小史》第二三回:「看這萬華甫合倌人那種親熱的樣兒,恐怕貪戀著要下水哩!」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