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62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決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沿河的堤防被大水沖出缺口。《老殘遊記》第一四回:「宮保以為夾堤裡的百姓,廬墓生產可惜,難道年年決口就不傷人命嗎?」
埂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土埂作為堤防。如:「每當夕陽西下,他總喜歡到埂堤上欣賞滿天的彩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堤防。《說文解字.水部》:「澨,埤增水邊土,人所止者。」
白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人名。名丹,字圭。戰國魏文侯時人,生卒年不詳。善於修築堤防,興修水利,主張減輕田稅,嘗為魏惠王所用。
肺肝相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且領二十萬人馬來救,韓信派人用一萬多個沙袋截阻淮水,利用「半渡而擊」的辦法,趁楚軍渡水之時掘開上游的堤防,將楚軍沖得大潰四逃。楚漢對立之時,韓信被封為齊王,掌握大軍,項羽害怕他會效忠劉邦,對抗自己,便派武涉前去說服韓信,希望他能反漢聯楚,三分天下,但遭到韓信拒絕。韓信拒絕了項羽的提議後,他的謀士蒯通認為韓信功高震主,將來天下一旦平定,必有殺身之憂,便勸韓信道:「現在的天下大勢取決於將軍手中,將軍效忠漢王,則漢王獲勝;效忠楚王,則楚王獲勝。我願與將軍以肝膽互相照見,一片赤誠,貢獻我的所有智慧,只怕將軍不能信任我。今日項王一旦敗亡,漢王接下來所要對付的便是將軍。將軍不如保持中立,與兩王三分天下,鼎...
白蓮教起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農民暴動逐漸集中在白蓮教的勢力圈中。1351年,黃河氾濫,流民大量產生,元廷徵華北民夫、士兵修築黃河堤防,白蓮教教主韓山童(註1.)欲趁此時機起事,事蹟洩漏,韓山童被捕,其妻楊氏帶著兒子韓林兒逃往河南。山童門人劉福通等見時機緊迫,乃據潁州(安徽阜陽縣)起事,以紅巾纏頭,故稱紅巾軍,是為冬戲紅巾軍;稍後,徐壽輝(註2.)等具長江中游的蘄州(湖北蘄春縣),亦稱紅巾軍起事,是為西系紅巾軍。不久西系紅巾軍推徐壽輝為皇帝,建「天完」國,勢力由兩湖擴及於江西。1352年,濠州(安徽鳳陽縣)郭子興亦以紅巾軍起事;1353年,私鹽商張士...
霸道橫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節和領有爵命的人,進入國都後,命令行人迴避,讓他們順利通行。禁止「橫行」--任意由田中通過或穿越溝渠堤防。 「霸道」一語則可能出自《史記.卷六八.商君列傳》,商鞅聽到秦孝公要徵求賢能的人,就透過秦孝公的寵臣景監引薦。第一次見面,他陳述了帝王之道,秦孝公昏昏欲睡聽不進去。第二次,他提出了王道思想,結果還是不合乎秦孝公的心意。第三次,他說出霸道的主張,得到了秦孝公的認同。再次接見時,兩人越聊越投機,不自覺地越坐越近,一連好幾天都不厭煩。這裡的「霸道」指的是不顧仁義,以威權統治國家。經過後人沿用,則引指做事蠻橫不講理的意思。後來這兩個典源被合用成「橫行霸道」,用來形容凶橫不講理。
防波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位在海港外廓的堤防建築,用以阻隔波浪及海流對港內船舶安全之影響。
心腹相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且領二十萬人馬來救,韓信派人用一萬多個沙袋截阻淮水,利用「半渡而擊」的辦法,趁楚軍渡水之時掘開上游的堤防,將楚軍沖得大潰四逃。楚漢對立之時,韓信被封為齊王,掌握大軍,項羽害怕他會效忠劉邦,對抗自己,便派武涉前去說服韓信,希望他能反漢聯楚,三分天下,但遭到韓信拒絕。韓信拒絕了項羽的提議後,他的謀士蒯通認為韓信功高震主,將來天下一旦平定,必有殺身之憂,便勸韓信道:「現在的天下大勢取決於將軍手中,將軍效忠漢王,則漢王獲勝;效忠楚王,則楚王獲勝。我願與將軍以肝膽互相照見,一片赤誠,貢獻我的所有智慧,只怕將軍不能信任我。今日項王一旦敗亡,漢王接下來所要對付的便是將軍。將軍不如保持中立,與兩王三分天下,鼎...
海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濱海地區防禦潮患的堤防。《元史.卷六五.河渠志二》:「江浙省并庸田司官修築海塘,作竹籧篨,內實以石,鱗次壘壘以御潮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