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4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2.482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殫精竭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感,〈策林〉七十五篇就在此時寫成。文中白居易針對當時經濟、政治、軍事、文教各方面的弊端提出改革意見,大聲疾呼統治者應以天下之心為心,以百姓之欲為欲。而為表明冒死獻言之心,文章起始處先提了漢代朱雲的事跡。朱雲為西漢人,成帝時上書求見皇帝,當著眾臣之前,斥責以帝師升任丞相的張禹為佞臣。成帝大怒,命人將朱雲拖出去,但他死命地攀著殿裡的欄杆,即使欄杆折毀,仍大聲地說出諫言。事過之後,有人要更換折斷的欄杆,成帝命人將其保留,用以表彰這位忠貞剛直的臣子。白居易藉此事讚美皇上有納諫之心,更明言臣子有直諫之務,故云:「賤臣得不有犯無隱,以副陛下納諫之旨乎?殫思極慮,以盡微臣獻言之道乎?」意指皇上既有納諫的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大聲斥責。《說文解字.欠部》:「欸,訾也。」《玉篇.欠部》:「欸,呰也。」
振聾發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大聲疾呼,以喚醒愚昧的人。清.袁枚《隨園詩話補遺》卷一:「此數言振聾發聵,想當時必有迂儒曲士,以經學談詩者,故為此語以曉之。」也作「發聾振聵」。
以逸待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孫子.軍爭》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是故朝氣銳,晝氣惰,暮氣歸。故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1>,此治氣者也。以治待亂,以靜待譁2>,此治心者也。以近待遠,以佚3>待勞,以飽待飢,此治力者也。無邀正正之旗,勿擊堂堂之陳,此治變者也。 〔注解〕 (1) 惰歸:鬆懈返回。 (2) 譁:音ㄏㄨㄚˊ,大聲喧鬧、吵雜。 (3) 佚:音|ˋ,通「逸」。安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大聲呵斥。通「訶」、「呵」。如:「喝責」、「喝叱」。
完璧歸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瑕玭?快指給我看!」藺相如從秦王手中把璧玉接過來以後,馬上向後退了好幾步,背靠著大柱子,瞪著秦王大聲說:「這塊璧玉根本沒有瑕玼,是我看到大王拿了寶玉以後,根本就沒有把十五個城池給趙國的意思。所以我說了個謊話把璧玉騙回來,如果大王要強迫我交出璧玉的話,我就把楚和氏璧和我自己的頭,一起去撞柱子,砸個粉碎。」藺相如說完,就擺出一付要撞牆的樣子。秦昭王害怕藺相如真的會把璧玉撞破,連忙笑著說:「你先別生氣,來人呀!去把地圖拿過來,劃出十五個城市給趙國。 現在你可以放心 把璧玉給我了吧!」藺相如知道秦王不安好心,就騙秦王說: 「...
瓦釜雷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瓦釜,陶製的鍋具,喻平庸之物。「瓦釜雷鳴」指陶製的鍋具,本來不會發生巨大聲音,但如此平庸之物竟發出如雷的巨響,比喻平庸無才德的人卻居於顯赫的高位。語出戰國楚.屈原〈卜居〉。後亦用「瓦釜雷鳴」比喻拙劣的文章卻風行於世。 △「黃鐘毀棄」、「黃鐘毀棄,瓦釜雷鳴」
迴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回聲。[例]在山谷中大聲喊叫,會引起陣陣的迴響。
咆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形容人在激怒時的吼叫。如:「大聲咆哮」、「咆哮如雷」。
青紅皂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皂,黑色。青紅皂白指各種不同的顏色。比喻事情的始末、是非曲直。[例]他一進門,就不分青紅皂白的大聲罵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