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4.879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劉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們有限的今生》1995年《在生命中追尋的愛》1995年《生生世世未了緣》1996年《尋找一個有苦難的天堂》1997年《對錯都是為了愛》1998年《一生能有多少愛》1999年《愛何必百分百》2000年《愛又何必矜持》2001年《不要累死你的愛》2002年《愛原來可以如此豁達》2003年《愛不厭詐》2003年《愛,因為抓不住》2005年《愛為什麼總矛盾》2005年《聆聽心靈的聲音》2006年《愛的美麗與疼痛》2007年《愛要一生的驚艷》2008年幽默散文《小生大蓋》1984年《教你幽默到心田》2002年溝通及語言藝術《創造雙...
牧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以畜牧為生的人。[例]這片遼闊青翠的草原,是牧民放牧牛羊的理想天堂
林語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躺在泥土地上,接觸著泥土、草皮時,我的靈魂似乎鑽進了砂土,快樂地蠕動著。當一個人這麼陶醉時,他就跟在天堂一樣。」「神學家總是在注意拯救問題,而沒想到快樂問題,因之他們對於未來,只能渺茫的說他們只有一個天堂。」「依照中國哲學的說法,一個人的生命中,是沒有所謂的好運或惡運的。」在《生活的藝術》一書中探討生命、心靈的價值,並抒發對日常生活對人、事、物的觀感,提到自己的看法,進而評論到周遭,乃至於整個社會。 著作《人生就像一首詩》《中國人》《生活的藝術》《...
天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基督教稱上帝的使者為「天使」。[例]他生前是個大好人,想必死後應蒙天使的迎接而進入天堂
油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蛋彩大行其道的年代,蛋彩是由色粉、蛋黃、水混合而成的顏料,具有柔美、澄澈的特質,整體畫面令人彷彿置身天堂,極為適合運用在宗教畫上。油畫確切被發明的時間已不可考,只可約略推測它出現於西元一千四百年以後盛產高品質油畫固著劑——亞麻油聞名的法蘭德斯地區[註一],加以法蘭德斯地區的居民偏好風景和肖像畫而較不偏愛具「聖潔感」的宗教藝術,因此油畫便取代蛋彩,在這個地區風行了起來,由於油畫的諸多特質,漸漸成為畫家作畫的主要媒材。 特色油畫具有以下特色:1. 畫具繁多:畫油畫前必須備妥數支畫筆,油畫不易溶解,因此分別使用多支畫筆沾取不同...
煉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據天主教教義,人在世間所犯的罪過,死後亡靈在升入天堂之前,須先經過煉獄。而在世信徒可藉祈禱、施捨、禁食、獻祭等援救煉獄中的亡靈。
但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揄嘲笑,他將自己一生單相思的戀人,一個叫貝雅特麗齊(Beatrice)的,25歲就去世的美女,安排到天堂的最高境界。但丁於1321年客死他鄉,在義大利東北部拉文納去世。但丁的作品基本上是以義大利托斯卡納方言寫作的,對形成現代義大利語言以托斯卡納方言為基礎起了相當大的作用,所以也是對文藝復興運動起了先行者的作用。 主要作品 《新生》(La Vita Nuova)《饗宴》(未完成)(Convivio)長詩《神曲》(La Divina Commedia)拉丁文論文《俗語論》(De Vulgari Eloquentia)政論文...
天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國亦稱為「上帝之國」或「神國」,在基督教〔聖經〕的〔新約全書〕中,其解釋天國的涵義有二:(1)天國在人之心中,凡是得著耶穌救贖的人,就是生活在天國裡了。(2)天國與天堂為同義詞,天國是上帝在天的居所,信徒死後享永生永福的所在。而天堂在基督教中,認為是信奉耶穌基督者所去之地,那是上帝的居所,在那裡是一個無憂無慮的福地,與「地獄」一詞正好相對;而「地獄」則指上帝懲罰惡人之地,也是指一切不肯相信耶穌,不肯悔改之人死後靈魂受苦之地,在那裡是一個永遠在燃燒著烈火之地。「永生」則為基督教教義之一,指人因信奉耶穌基督後,蒙其拯救,死後靈魂升入天堂,與神永享天堂之福樂。
鍾曉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嘉主唱)是這樣的(E Lecuona/J Cacavas作曲,梅艷芳主唱),電影阿飛正傳主題曲心裡的天堂 (姚蘇容主唱)事情本來就是這樣(黃韻玲主唱)咖啡杯里的風光(黃耀明主唱) 評價1978 散文《祝福》獲第七屆青年文學獎優異獎1979 散文《明月何皎皎》獲第八屆青年文學獎第一名1979 散文《販夫風景》獲第二屆香港中文文學獎第一名1981 《停車暫借問》參加第三屆 聯合報小說獎,當時約十九歲填詞作品《最愛》第23屆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入圍朱西甯強調鍾曉陽的文學長才融會中西,「得天之幸尚不在閃爍的才華,是有仙緣在中國...
隱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自選集》(1982)《七種隱藏》【中英對照詩選】(2002)《十年詩選》【詩選】(2004)《草的天堂》【散文選】(2005) 翻譯《美德》【高爾斯華綏原著】(1999) 參考文獻 隱地,《敲門──三十爾雅光與塵》,台北:爾雅,2006。隱地,《春天窗前的七十歲少年》,台北:爾雅,2008。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