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59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好高務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好高騖遠」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宋朝理學家程顥,字伯淳,號明道先生,和弟弟程頤合稱「二程」,開理學中之洛派。他教導人們追求知識學問要循序漸進,腳踏實地。一方面心中卻也憂慮學者嫌棄低微淺顯的知識,而致力於追求高遠的目標,終究落得沒有成就。後來「好高騖遠」這句成語就從「厭卑近而騖高遠」演變而出,用來指一味地嚮往高遠的目標而不切實際。「好高騖遠」完整的語形見於清人呂留良〈與錢孝直書〉,呂留良以「好高騖遠,事事求出人頭地」,直指錢孝直的缺點。
不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不厭惡、不嫌棄。《三國演義》第三回:「公若不棄,布請拜為義父。」《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六:「便做道我姪不棄,姪媳婦定嫌憎的。」
兒不嫌母醜,犬不怨主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自家人不會互相嫌棄。明.龍子猶《殺狗記》第一六齣:「吳忠曾聞古人言:『兒不嫌母醜,犬不怨主貧。』我員外不知為何把小官人趕將出去。」
微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卑微低賤,指地位低下。《三國演義》第一一八回:「愚聞鄧艾出身微賤,幼為農家養犢。」《二刻拍案驚奇》卷一二:「陳官人名流貴客,只怕他嫌棄微賤,未肯相收。」
垂首喪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久便有個聲音對他說:「我們從你小時候就跟著你、照顧你,你到哪兒,我們就跟到哪兒,從不離棄。別人都嫌棄你、討厭你,只有我們對你最忠心,你居然要趕我們走。既然這樣,你就說說看我們是誰,能說得出來,就是我們已原形畢露了,只好迴避。」那人便將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五個窮鬼的名字和模樣全敘述了一遍,話還沒說完,五個窮鬼就現形,大跳大叫地說:「你既然這麼了解我們,卻還要趕我們走。我們是在磨練你的心智,讓你成就大業,萬世流芳,你居然不能體諒我們的苦心,實在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天底下還有誰最了解你?雖然你要趕走我們,但我們仍然不忍心離開你。」那人聽了感到十分無奈,只好向窮鬼們說聲謝謝,把柳車草船燒了...
不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介意、不嫌棄。《三國演義》第一三回:「將軍不嫌淺狹,權且歇馬,如何?糧食軍需,謹當應付。」《紅樓夢》第三九回:「今兒既認著了親,別空空兒的就去,不嫌我這裡,就住一兩天再去。」
愛富嫌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喜愛富有的人,而嫌棄貧窮的人。指對人的好惡取捨以貧富為準。元.施惠《幽閨記》第二八齣:「你道如何?愛富嫌貧,岳丈倚強凌弱。」《孤本元明雜劇.大破蚩尤.第二折》:「方信道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如今人愛富嫌貧。」也作「嫌貧愛富」。
貪高務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好高騖遠」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宋朝理學家程顥,字伯淳,號明道先生,和弟弟程頤合稱「二程」,開理學中之洛派。他教導人們追求知識學問要循序漸進,腳踏實地。一方面心中卻也憂慮學者嫌棄低微淺顯的知識,而致力於追求高遠的目標,終究落得沒有成就。後來「好高騖遠」這句成語就從「厭卑近而騖高遠」演變而出,用來指一味地嚮往高遠的目標而不切實際。「好高騖遠」完整的語形見於清人呂留良〈與錢孝直書〉,呂留良以「好高騖遠,事事求出人頭地」,直指錢孝直的缺點。
當場獻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面對眾人表演的謙稱。如:「大家不嫌棄,我就當場獻醜了。」
搭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臨時架一張床。如:「天色已晚,不嫌棄的話,今晚就在我這兒搭鋪好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