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884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鴻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博學的儒者。[例]王教授是位學養深厚的博學鴻儒,在學界享有盛名。
泰山北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泰山為五嶽之首,北斗星為眾星中最明亮之星。泰山北斗比喻在學術界或藝術界具有特別崇高聲望,受人景仰的人。[例]陳教授一生專研《紅樓夢》,成就無人能及,真可稱得上是紅學界的泰山北斗。
差序格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別,而是中國傳統社會和西方現代社會的差異,因此他提出了「差序格局」和「團體格局」兩詞,並廣為國際社會學界所讚譽;費孝通以柴捆來形容西方社會的人際關係,他指出西方社會的構成如同柴捆,一群人因為某種特定關係組成一捆(一個團體),儘管一個人在公領域和私領域會分屬不同團體,但西方人在進行活動時會公、私兩者分明,此即「團體格局」;反觀中國人建立起自身漣漪一般的人際關係,不論事情在公、私領域上,中國人會習慣以自身所建立的私人際親密關係來行事,以漣漪內近者親者優先,而遠者疏者為次要,在公事上以私人情感來行事,便是他所謂「差序格局」。(...
余光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新方法;在楊弦看來,則是中國傳統民謠另一條出路。兩個不同的領域,同樣在嘗試摸索有別舊往的發展方式,文學界與音樂界,在楊弦和余光中的合作下,結合起來,並開啟自1975年後,蔚為風潮的民歌運動。楊弦與余光中的「以詩入歌」,是民歌運動初期所慣用的一種模式。學院派的音樂創作者,認為余楊等人提出的「中國現代民歌」,定義與作法不夠精緻嚴謹,既不「中國」也非「民歌」;而非學院派,如陶曉清,則認為過於高格調的範圍限定,無法將有別傳統的民歌概念通俗化,更會扼殺新式創作的發展。雙方多次交鋒,對各自論述所謂民歌的「正當性」,每每展開論戰。與同...
雷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004年12月,臺灣商務)《目的地上海》(2007年3月,西遊記文化) 評論   雷驤是台灣文學界公認的才子,他同時具有作家、畫家、記錄片導演等多重身份,他以坦率不失細膩的文字配以速寫線條的插圖,顯示出一段段的人生紀錄,他筆下所書寫的既是生活也是生命,充滿對天地萬物的情意和對「人」的高度好奇。
蔣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文化大學歷史學系和藝術研究所。於1972年到法國留學,1976年返台。在繪畫創作之餘,蔣勳也在文學界勤勞耕耘,他出版過多本詩集、並曾擔任台灣早期美術刊物《雄獅》的主編輯。他是現任的《聯合文學》社社長。蔣勳曾得過全台灣小說比賽第一名、中國時報新詩推薦獎、以及吳魯芹文學獎,他從青年時代就是個文藝青年。1966年參加耕莘青年寫作會舉辦的寫作班,後來進而成為授課教師。他還有另一個特色就是曾經做過廣播節目《文化廣場》、此節目由台灣警察廣播電台播出,相當受到好評,獲得了1988年的金鐘獎。自2004年起,於IC之音.FM97.5...
著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撰述的文章或書籍。如:「他最近的著述,獲得學界很高的評價。」
馬太效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及其所開發的研究觀點的重要價值,甚至是他們在先前的成功,而受到的社會肯定之中建立的自信心,去強化學界或社會的焦點聚集功能。(註1)宏觀社會學上的馬太效應,在社會選擇的淘汰過程之中,很明顯的發生在現有的教育體制,名校不斷地區得資源,進而持續招收最精銳的學生,以及發表最受矚目的研究。社會學中的馬太效應關注的是,在財務資本以及社會資本可以透過累積的情況下,這些資源可能由父母轉移至孩童身上,如此的優勢累積,使孩童擁有較高的發展機會、文化、人力資本,亦即同一世代的成就受到上一世代的影響,而產生根本性的不平等。(註2)馬太效應同...
王鼎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東大學雙語教程中心,編寫雙語教學所用的中文教材。退休後定居紐約,主要作品皆在此一時段完成。在台灣文學界,王鼎鈞是大家公認的散文大家,幾十年來,他寫了二十多本散文,文字精練,風格多樣,無論抒情、說理都極為出色。他的成名作「人生三書」中的第一本─「開放的人生」出版於1975年,直到今天仍然膾炙人口。「人生三書」的另外兩本─「人生試金石」和「我們現代人」也同樣都是勵志散文的經典。王鼎鈞不但勵志小品寫得出色,感性文章更是動人,他少小離家,對故土家園有揮不去的思念情懷,他把這樣的心境用筆記錄下來,寫出了讓不少人感動落淚的「碎琉璃...
差異格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別,而是中國傳統社會和西方現代社會的差異,因此他提出了「差序格局」和「團體格局」兩詞,並廣為國際社會學界所讚譽;費孝通以柴捆來形容西方社會的人際關係,他指出西方社會的構成如同柴捆,一群人因為某種特定關係組成一捆(一個團體),儘管一個人在公領域和私領域會分屬不同團體,但西方人在進行活動時會公、私兩者分明,此即「團體格局」;反觀中國人建立起自身漣漪一般的人際關係,不論事情在公、私領域上,中國人會習慣以自身所建立的私人際親密關係來行事,以漣漪內近者親者優先,而遠者疏者為次要,在公事上以私人情感來行事,便是他所謂「差序格局」。(...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