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03.027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邵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 邵雍(1011年-1077年,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至神宗熙寧十年),享年67歲。邵雍生於河北范陽,後隨父移居共城,晚年隱居在洛陽。字堯夫,又稱安樂先生、百源先生,諡康節,後世稱邵康節,北宋五子之一,北宋理學家。宋朝理學鼻祖之一的程顥曾在與邵雍切磋之後讚歎道:「堯夫,內聖外王之學也!」 事蹟 雍青年時期即有好學之名少年時,邵雍就胸懷大志,發憤刻苦讀書,於書無所不讀。《宋史.邵雍傳》記載:「雍少時,自雄其才,慷慨欲樹功名。於書無所不讀,始為學,即堅苦刻厲,寒不爐,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數年。已而歎曰:『昔人尚友于古,而...
張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  生於北宋真宗天禧四年(西元一○二○年),卒於北宋神宗熙寧十年(西元一○七七年),年五十八。張載,字子厚,號橫渠,生於河南開封,因其父累任外官並卒於任,故舉家寓居陜西鳳翔郿縣橫渠鎮(關中地區),故學者亦稱其橫渠先生。曾與二程論學,學推本六經,治學極勤,後因其弟忤王安石,故退居關中故里講學,開後世所謂關學一派。晚年受薦於呂大防,詔知太常禮院,後因疾歸,卒於途中。著作:著有<西銘>、<東銘>各一篇,《正蒙》十篇,《經學理窟》十二篇,橫渠《易學》三卷,《語錄》、《文集》各一卷,其中《易學》今以亡佚,後  人編有《張子全...
寇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震驚,王欽若、陳堯叟皆主張遷都;唯寇準力主真宗親征,反對南遷。真宗抵達澶州(今河南濮陽)後,寇準力促宋真宗登上澶州北城門樓以示督戰,「諸軍皆呼萬歲,聲聞數十里,氣勢百倍」。宋將張環射殺遼軍主帥撻覽,於是訂立了「澶淵之盟」。景德二年,升任中書侍郎兼工部尚書。 當時朝廷無事,寇準頗恃其功,在庭院燃巨燭,耀如白晝,「座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帝亦待寇準極厚,王欽若很是嫉妒。乘機挑撥離間,讒言中傷,欽若說: 「城下之盟,《春秋》恥之,澶淵之舉,是城下之盟也。以萬乘之貴而為城下之盟,其何恥如之!」又說「寇準之孤注也,斯亦危矣。」。...
澶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名。位於河北省濮陽縣西南,因古澶水所經而得名。宋真宗與遼人曾會盟於此。
貍貓換太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戲曲劇目。宋代故事戲。敘述宋真宗妃劉妃因妒李妃產子趙稹,以貍貓偷換太子,誣李妃產妖,使其貶入冷宮,劉妃得以冊立為后。後又火燒冷宮,李妃在逃出後流落民間。劉妃原命人將趙稹投入河中,幸經太監搭救,送往八賢王府,長大後繼帝位為宋仁宗。後包拯巧遇雙目失明的李妃,得知實情,乃大力審案,終使真相大白。劉妃被打入冷宮,迎李妃入宮,故事圓滿結束。
腳忙手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輯錄自過去七佛,及歷代禪宗諸祖五家五十二世,共一七○一人之傳燈法系,內容包括行狀、機緣、語錄等。因在宋真宗景德元年(西元1004)具表上進,並奉敕入藏,故名「景德」;又以法系相承,猶如燈火相傳,喻正法永不斷絕,故稱「傳燈」。 (2) 典故或見於《五燈會元.卷一一.鎮州大悲和尚》。 (3) 直須:就該、正應當。〔參考資料〕 《五燈會元.卷一一.鎮州大悲和尚》鎮州大悲和尚,僧問:「除上去下,請師別道?」師曰:「開口即錯。」曰:「真是學人師也。」師曰:「今日向弟子手裡死。」問:「如何是和尚密作用?」師拈棒,僧轉身受棒。師拋下棒曰:「不打這死漢。」問:「如何是諦實之言?」師曰:「舌拄上齶。」曰:「...
楊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景德二年(1005年)與王欽若主修《冊府元龜》[6]。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準抵抗遼兵入侵。又反對宋真宗大興土木。卒諡文,故稱楊文公。著作多佚,今存《武夷新集》20卷。《宋史》卷三○五有傳。清人全祖望有《楊文公論》。
九尾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宋真宗時,陳彭年性奸諂,時人稱為「九尾狐」。見宋.無名氏《儒林公議.卷上》。後比喻陰險奸佞的人。如:「像秦檜這樣的奸臣,稱之為九尾狐亦不為過。」
手忙足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輯錄自過去七佛,及歷代禪宗諸祖五家五十二世,共一七○一人之傳燈法系,內容包括行狀、機緣、語錄等。因在宋真宗景德元年(西元1004)具表上進,並奉敕入藏,故名「景德」;又以法系相承,猶如燈火相傳,喻正法永不斷絕,故稱「傳燈」。 (2) 典故或見於《五燈會元.卷一一.鎮州大悲和尚》。 (3) 直須:就該、正應當。〔參考資料〕 《五燈會元.卷一一.鎮州大悲和尚》鎮州大悲和尚,僧問:「除上去下,請師別道?」師曰:「開口即錯。」曰:「真是學人師也。」師曰:「今日向弟子手裡死。」問:「如何是和尚密作用?」師拈棒,僧轉身受棒。師拋下棒曰:「不打這死漢。」問:「如何是諦實之言?」師曰:「舌拄上齶。」曰:「...
赤腳大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天上一位不穿鞋的神仙,後相傳宋真宗無子,請方士祭天,上帝遂命赤腳大仙下凡,即為仁宗。貫華堂古本《水滸傳.楔子》:「這仁宗皇帝乃是上界赤腳大仙;降生之時,晝夜啼哭不止。」後用來戲稱不穿鞋襪的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