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73.249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反邪歸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改邪歸正」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改邪歸正」原作「背邪向正」。秦漢時期,在三公之下設有九卿。漢代的九卿分別為太常、光祿勳、衛尉、太僕、廷尉、大鴻臚、宗正、大司農、少府。東漢獻帝時遷都於許,典章湮沒,應劭於是綴集所聞,著成《漢官》(亦稱《漢官儀》)一書,記述漢代典章制度及職官禮儀。應劭在提到「卿」這個官職時,認為它有彰顯、光明之意,具有背棄邪道,趨向正路的作用,可以彰顯國家的道德。後來「改邪歸正」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改正錯誤的行為,返回正途。出現「改邪歸正」的書證如《七國春秋平話》卷上:「望大王改邪歸正,就有道而去無道,則邦國之幸。」
棄邪從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改邪歸正」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改邪歸正」原作「背邪向正」。秦漢時期,在三公之下設有九卿。漢代的九卿分別為太常、光祿勳、衛尉、太僕、廷尉、大鴻臚、宗正、大司農、少府。東漢獻帝時遷都於許,典章湮沒,應劭於是綴集所聞,著成《漢官》(亦稱《漢官儀》)一書,記述漢代典章制度及職官禮儀。應劭在提到「卿」這個官職時,認為它有彰顯、光明之意,具有背棄邪道,趨向正路的作用,可以彰顯國家的道德。後來「改邪歸正」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改正錯誤的行為,返回正途。出現「改邪歸正」的書證如《七國春秋平話》卷上:「望大王改邪歸正,就有道而去無道,則邦國之幸。」
一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下子、一股勁兒。《水滸傳》第三九回:「戴宗正飢又渴,一上把酒和豆腐都喫了。」
玉嬌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明張勻撰,二十回,為言情小說。敘述明英宗正統年間,太常卿白玄之女紅玉及其姪女夢梨二人之事。也稱為「雙美奇緣」。
世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譜書的別名。參見「譜書」條。宋.歐陽修〈瀧岡阡表〉:「乃列其世譜,具刻于碑。」《三國演義》第二○回:「帝教取宗族世譜檢看,令宗正卿宣讀。」
宗人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清時掌皇族事務的官署。參見「宗正」條。
反邪就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改邪歸正」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改邪歸正」原作「背邪向正」。秦漢時期,在三公之下設有九卿。漢代的九卿分別為太常、光祿勳、衛尉、太僕、廷尉、大鴻臚、宗正、大司農、少府。東漢獻帝時遷都於許,典章湮沒,應劭於是綴集所聞,著成《漢官》(亦稱《漢官儀》)一書,記述漢代典章制度及職官禮儀。應劭在提到「卿」這個官職時,認為它有彰顯、光明之意,具有背棄邪道,趨向正路的作用,可以彰顯國家的道德。後來「改邪歸正」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改正錯誤的行為,返回正途。出現「改邪歸正」的書證如《七國春秋平話》卷上:「望大王改邪歸正,就有道而去無道,則邦國之幸。」
陳獻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428~1500)字公甫,別號石齋。明廣東新會人。居白沙里,人稱白沙先生。明英宗正統年間舉人,後以薦授翰林院檢討,乞歸。卒諡文恭。其學以靜為主,著有《白沙集》。
背邪向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改邪歸正」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改邪歸正」原作「背邪向正」。秦漢時期,在三公之下設有九卿。漢代的九卿分別為太常、光祿勳、衛尉、太僕、廷尉、大鴻臚、宗正、大司農、少府。東漢獻帝時遷都於許,典章湮沒,應劭於是綴集所聞,著成《漢官》(亦稱《漢官儀》)一書,記述漢代典章制度及職官禮儀。應劭在提到「卿」這個官職時,認為它有彰顯、光明之意,具有背棄邪道,趨向正路的作用,可以彰顯國家的道德。後來「改邪歸正」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改正錯誤的行為,返回正途。出現「改邪歸正」的書證如《七國春秋平話》卷上:「望大王改邪歸正,就有道而去無道,則邦國之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